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文/图) 本土的文化资源如何转化成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区域性的文化符号如何实现在大众范围内的“出圈”?在今天,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文创”的概念……在日前举行的2022广州市南沙区第二届文创大赛文化交流沙龙上,这些近来随着“文创”热潮而不断闪现在许多人面前的话题,成为了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南沙文化会执行会长霍启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此次活动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南沙区文创大赛不仅仅是一场赛事,它的意义更在于通过传递南沙的文化,发挥南沙的影响力,让香港和澳门的年轻人可以加深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能给港澳青年充足的底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区域的文化认同。”他认为非遗作为许多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应该发挥其更大的桥梁作用,通过湾区非遗传承工作,去加深青年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振宇提到,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影响非凡,通过文化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深层次升级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激发新一轮的区域发展动力。
“每个在南沙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说,设计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如何让南沙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是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南沙在海边,我们要让更多的海风吹进来。”
南粤古驿道视觉设计总监张强说,广州有很多优秀的非遗项目,能不能把它们拿过来,在南沙文创大赛这个平台上进行一些“再创造”,“今天我们的一些非遗项目需要有更好的讲述方式,把它们过去的价值、今天的价值、未来的价值更好地讲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力量,设计师、高校师生、媒体……需要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激发大众兴趣,通过小的切入点撬动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