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读书的意象,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以下几种情形:夜雨潇潇的秋夜,一个人独坐孤灯之下,心无旁骛地阅读,陪伴他的只有“滴答”的雨声;荒山深处的一个茅屋里,有人独自在油灯下读书,与他相伴的只有空中的月华;傍晚时分,湖边的游人早已散去,有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湖畔,手里拿着一本书,思想随着书中的文字穿越古今……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读书的意象的话,就只能是“寂寞”二字了。是的,读书从来就是一件寂寞的事,读书的人都是孤独的。
大凡喜欢读书的人,性格都是安静的。读书的寂寞,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寂寞,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要守得住这种寂寞,像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只有拿出这种精神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长夜漫漫,寂寞如斯。读书人守着一盏孤灯,表面上虽然孤独,但思想早已纵横千万里、神游八荒。因此,读书人的孤独寂寞只是表面上的,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寂寞。
读书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热闹,走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中,开始在内心深处做精神的壮游。他不会在乎物质条件的艰苦,孤独寂寞也不会使他绝望,只要有书可读,便是幸福的生活。杨绛在《干校六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回,杨绛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钟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杨绛感慨道:“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对于读书人来说,有书的地方就是天堂,哪里还能受孤独寂寞的困扰呢?
耐不住寂寞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有的所谓“学者”,刻意让自己成为学术明星,今天演讲,明天做节目,后天做评委……如此喜欢热闹、把虚名看得如此之重的人,哪里还能潜下心来读书呢?
钱钟书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是的,读书人感觉到了孤独寂寞,只会稍微休息一下,埋下头继续阅读。
读书从来就是寂寞的事,它与喧嚣热闹格格不入,与虚名浮利无缘,诚如钱钟书所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唐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