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自主车企的“第四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有一项数据,关注的人还不多,但其实意义重大。据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中国品牌在乘用车销量的占比已经达到47.2%,比2009年的不足30%,高出17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跟2009年对比呢?是因为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非常特殊——那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次全球“登顶”,直到如今,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3年全球第一。13年弹指一挥间,智能化和电动化加速到来,汽车被分成——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别,两者之间火花四溅。大变革中,中国市场地位岿然不动,但内部结构却发生了巨变:中国自主品牌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我们完全可以乐观预计,47.2%不会是顶点,跨过半数里程碑,估计不过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迹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3.6%,7月则是24.5%。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单月市占率有望超过30%。今年1-7月,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59%。在汽车出口方面,今年1-7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159.7万辆,同比43.9%。

  信心的背后,是务本求实。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已经经历“三步走”。第一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生产汽车的“从无到有”。第二步是后发优势,用较高效率学习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缩短差距。第三步是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合力,从2018年算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差不多就进入这一阶段。

  朴素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完全的价格竞争对产业并非好事。这意味着,企业研发、投入会少,且不可持续。随之而来的是,创新越来越少,新产品越来越少。而中国自主品牌的这一轮市占率上升,并非以价格为武器,更没有以效益为代价。相反,以广汽传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为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单车售价都实现跃升,跳出“价格竞争”,进入“价值提升”的新赛道。以广汽传祺为例,今年来,连续5个月平均单车售价超过15万元,其中,4月超过17万元。

  2018年以来,国内的汽车消费者愿意为“创新”多花钱,不少中国自主品牌抓住了这一机会,实现企业的快速转型。

  接下来呢?全球化已经让汽车生产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进而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但同样带来了原材料上涨、供应链紧张等新问题。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而言,发展的“第四步”或许即将到来,中国自主品牌首先还是要加大研发投入,让“创新”能够跟上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在技术的基础上,坚持“开放+合作”两条腿走路,通过合理的兼并重组,稳固供应链,进一步抓住国内汽车产业内部结构变革的机会。

 
     标题导航
新能源汽车维修价格不菲,补齐售后短板迫在眉睫~~~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只保“三电”还不够 买足全险为上策
5分钟,“超快充”续能200公里
自主车企的“第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