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微评

  签字笔也能偷拍?坚决打击

  近日,山东枣庄公安机关在广东公安机关密切配合下,彻底摧毁了一条特大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黑色产业链。(8月16日新华社)

  微评:钥匙、签字笔和充电宝竟被“改装”成偷录偷拍工具,真是让人“细思极恐”。这些“偷窥”设备不仅严重威胁个人隐私安全,而且若被“偷窥”的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还可能带来敲诈勒索、诈骗等“衍生灾害”。公安机关重拳出击,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接下来,一方面,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实行全链条打击,从制售源头到“衍生灾害”,无一遗漏;另一方面,公众自身也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个人隐私被“偷窥”,要第一时间报警。

  “打卡”废弃矿洞?三思而行

  近日,不少博主在网上发布浙江建德“矿洞探险”“矿洞露营”等照片,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矿洞在开采过程中,因山上岩石受火药爆破震动,可能存在危险,目前已将洞口用水泥全部封闭。(8月17日《楚天都市报》)

  微评: 不少游客喜欢前往未开发的“野生景点”探险,殊不知,其中不少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防止“拔草”变“掉坑”呢?首先,有关部门对“野生网红景点”需加强监管,要及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或因地制宜开发,或限制前往,同时加强安全提醒;其次,平台不能光顾着“种草”,还需加强内容审核,并对包含危险因素的内容进行安全提示;最后,游客也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需理性“打卡”,莫盲目跟风。

  曝光电动车进电梯?正当合法

  如果邻居制止电动自行车车主推车进电梯,并拍摄视频到社交平台“曝光”,是否侵犯车主的名誉权?日前,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公布一起名誉权纠纷案,鉴于车主李某将车推进电梯“有错在先”,法院认定邻居赵某上传视频不构成对其名誉权的损害。(8月16日澎湃新闻)

  微评: 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引发火灾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去年颁布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明令禁止电动车搭电梯“上楼”。法院正是以此为依据认定赵某制止电动车进电梯属正当,通过微信群向相关群众真实反映事情经过亦属正当。而要阻止电动车“上楼”,除了发动群众的力量加强“围追堵截”之外,还要在“疏”上多想想办法。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3版:大湾区 大未来——南沙,向世界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政策护航,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监管上线,盲盒不再是“盲区”
微评
万亿时尚产业集群孕育“新广货”
警惕保健品骗局
“函授”改“非脱产”,提质与正名同等重要
预付不该是“跑路”代名词
“抓癞蛤蟆被捕”是一堂普法课
让解忧杂货铺成“为民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