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东莞樟木头麒麟文化根植民间

七旬非遗传承人
手工麒麟销海外

刘金星在为迷你麒麟上色。
刘金星的手工麒麟远销海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蒋鑫、邹晓威

  东莞市樟木头的麒麟舞流传至今已有超过450年的历史,麒麟文化根植民间。在这里,不仅是舞麒麟,手工麒麟头制作技艺也得到传承。现年73岁的刘金星,身为东莞市非遗麒麟制作传承人,至今坚守传统工艺,充当着这项手艺的守护者。

  国外也有手工麒麟的“粉丝”

  在樟罗社区刘屋村,刘氏宗祠旁的工作室里,刘金星又在忙着做迷你麒麟。迷你麒麟直径仅有9.5厘米、高10厘米,体积虽小但是工序一道都不能少,甚至嘴巴、鼻子和眼睛部分的制作更加麻烦。

  迷你麒麟是针对年轻人乃至海外市场的。刘金星表示,麒麟制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相比于大麒麟,现在更多的人喜欢迷你麒麟,可以买回家中当做装饰品。他做手工制作麒麟已有16年时间,连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粉丝”——国外买家多是网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委托国内的朋友上门购买的。今年以来,刘金星的迷你麒麟已卖出十多个。

  刘金星是57岁退休后才接触手工麒麟制作的。他有20多年的舞麒麟经验,2006年退休后有了大量空余时间,于是萌发了自己亲手制作麒麟的想法。当时,57岁的刘金星找不到师傅教,只好从祠堂拿来一个旧麒麟,每日细细研究它的构造和工艺,凭借年轻时从事建筑行业的功底,照葫芦画瓢,很快就掌握了麒麟制作工艺。

  此后,刘金星就沉迷于麒麟制作和创新之中,他每天扎进工作室里12小时。很快,刘金星做出的麒麟因为外形漂亮且结实牢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他在2014年获评“东莞市非遗麒麟制作传承人”的称号。

  改进工艺使麒麟更灵动更好看

  在制作麒麟的过程中,刘金星也在思考着如何创新改善工艺。刘金星发现,为了使麒麟能够眨眼,传统方法是在麒麟头内安装一条棍子,用绳子与麒麟的眼睛连起来,只要拉动棍子,便可达到眨眼效果。但由于棍子受力的制约,以致麒麟眼“闭不拢”甚至只能“闭一半”,而且棍子不但阻碍舞者活动,还特别容易折断。

  为解决这个难题,刘金星多次试验,终于找到方法:他将开闭眼睛的“机关”藏在竹篾框架内,这样不仅不占地方,而且通过直线拉动,实现了麒麟眼睛的“全闭”效果。这样,麒麟的眨眼更为迅猛、有神,显得特别灵动。

  他还发现:在麒麟的毛发装饰的小洞中加入硬纸板加固,这样装饰看起来更加立体,而且不会一摸就塌;用纸贴刮出形状加入热能胶定型,麒麟头上的“刺”才更加结实;在麒麟竹筐上新增不锈钢杆固定,使得麒麟头更加牢固紧实。

  因为在细节上下了功夫,刘金星做的麒麟更好看了。

  无偿收徒希望制作工艺不失传

  谈起麒麟制作的传承,刘金星说,做一个麒麟,先要准备一桌的工具和材料,还要进行“破竹、加工、打磨、定型、糊浆、贴纸、上色”等复杂工序,现在的年轻人要兼顾工作、生活和家庭,想要抽出大量时间学习麒麟制作不容易。

  近年来,来找刘金星学麒麟头制作的人不少,但是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现在他的徒弟已经会扎麒麟,但画工还有待提高。“有人肯跟我学,并学有所成,说明麒麟文化得到重视和传承,我就感到很高兴了。”刘金星表示,只要有人肯学,他就会用心地教,而且不收费用,希望麒麟头制作工艺在樟木头不失传。

 
     标题导航
东莞樟木头麒麟文化根植民间~~~
厚街镇珊美社区投1700余万元打造美丽宜居社区~~~
东莞警方“破小案”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东莞市节约能源“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大岭山大片尾游击队税站旧址 虎门礼屏公祠~~~
高埗镇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再发力~~~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七旬非遗传承人手工麒麟销海外
运动赏花 一站搞定
破案907宗抓获891人
指导全市节能降耗工作
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保单位
“公共法律服务超市”开进振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