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瑞琪摄影报道)“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广州天河、番禺等地都会举行“摆七娘”“拜七姐”等民俗活动,赶制乞巧贡案,陈列祠堂迎接七夕佳节。其中以天河区珠村、番禺区潭山村和凌边村民俗节庆尤为隆重,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赏,以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31日,2022·广州乞巧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全国首个以乞巧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天河区珠村的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举行。该文化节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7届,成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事。本届乞巧文化节活动持续至8月5日,以“七夕天河 绽放广州”为主题,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传播乞巧文化的传统、传承和创新,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在广州绽放迷人光彩。
本次启动仪式首次发布元宇宙数字乞巧文化博物馆,通过720度全方位拍摄、全景合成、H5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实现馆内1∶1三维数字孪生,构建元宇宙中的乞巧文化博物馆。
今年七夕期间,番禺区潭山村和凌边村恢复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乞巧文化节,市民可以到潭山村和凌边村观看主题丰富的乞巧贡案,听听乞巧老艺人的故事,探寻番禺乞巧的历史,体验最地道的七夕味道。
今年潭山乞巧文化节展出20版乞巧贡案,题材除了有传统的神话故事之外,还有反映红色革命故事,或展示新农村风貌的作品。当中有5版新乞巧作品与观众见面,包括有纪念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的作品《虎门销烟》,有红色革命故事《长征》《狼牙五壮士》,有展示化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沙路炮台公园》,还有历时三年制作而成的《天后宫》。
如今,乞巧传承后人通过制作“动感”乞巧公仔让乞巧文化“活”起来。今年凌边村乞巧文化节共展出80多个乞巧作品。其中一件名叫《天仙配》的作品成了整个展览的重头戏。该作品由“初见生情”“相爱成婚”“七仙织布”“一夜万娟”“夫妻分离”“鹊桥相会”等作品组成,讲述牛郎织女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