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火上了热搜。该门诊于2020年9月开设,每周四下午开诊,近两年来已接诊和帮助了1500多名孩子。(8月6日新华网)
严格来说,“学习困难是病”这一诊断并不准确——它并非病因,反而是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现实中,确有一小部分因天生缺陷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让他们到正规的“学习困难”门诊进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康复训练,无可厚非。然而,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其患有“学习困难症”。同时,将“学习困难”门诊视作灵丹妙药,寄希望于“药到病除”。这不仅显得有违常识,而且本末倒置。
“学习困难”门诊目的在于找到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学、不愿学,进而帮助家长去理解问题所在,和家长一起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而且,在具体治疗中,衡量孩子“学习困难”是否改善,成绩不是唯一标准,医生更为看重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精神状态等。
“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热,除了有部分家长的过分追捧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填补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比起孩子的“学习困难”,家长的“教育困难”也同样值得重视。正如,在“学习困难”门诊的一些案例中,有一些孩子本身没有太大的学习困难,却因为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人为地给孩子添加学习难度。看孩子成绩不好就怀疑“有问题”,并急匆匆去寻医问道。殊不知,需要“看医生”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归根结底,孩子学习不好,需科学分析、具体分析、多元求解,不可能一次问诊就能一劳永逸。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