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地理标志农产品需双重保护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实施保护工程,使得到支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8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远麻鸡、增城挂绿、增城迟菜心、梅县金柚、韶关三华李、凤凰单枞、化州橘红、新会陈皮……看到这些农产品的名字,你的心动指数是否瞬间飙升?没错,它们都是“粤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一头连着消费者“菜篮子”,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为美好生活加分。

  另一头连着乡村农民“钱袋子”,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据专家介绍,广东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150个,数量居全国第三,链接着77万多户农户和养殖户、1.3万多家企业等市场主体,行业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以增城迟菜心为例,2021年增城全区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规模。一个“地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此言非虚。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发展,实现多赢。

  保护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何如此重要,以至于农业农村部要专门发文,推出保护工程?原因并不复杂,由于“地标”这块“金字招牌”具有超强溢价效应和吸金能力,市场趋之若鹜,多则滥、滥则乱,“砸招牌”的事情便不可避免。因此,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保护,二是品牌保护。不少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除品种之外,对生长环境也有严苛的要求,包括土质、水质、气候等。比如,南沙某品牌红薯,核心产地只有几亩地。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血统纯正”,产地也要有保护意识,不能盲目扩大种植,导致最后自毁品牌。

  更困难、更迫切的是品牌保护。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因为名气太大了,各地的大闸蟹都想和它“攀亲”,于是出现了“洗澡蟹”——外地螃蟹在阳澄湖洗个澡就完成变身,有些人甚至连这个步骤都省了,直接贴假标签。李逵遭遇李鬼的尴尬,不仅是阳澄湖大闸蟹,不少地理标志农产品都吃过亏,在法不责众的侵权行动面前,维权时常力不从心。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当从两方面入手:专门立法和公益诉讼。当下,要从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高度,以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为依据,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保护。未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亦可以考虑专门立法,许多国家都有先例。由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主体比较分散,单个主体起而维权的成本较高且胜算不大,可以探索公益诉讼,以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保护效率。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汽车·时尚
   第A16版:生活周刊·楼市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发力轨道交通 塑造城市发展版图
用好知识产权 助力创新发展“加速跑”
基层大舞台
地理标志农产品需双重保护
文创雪糕“出圈”的启示
毕业照套餐,还得家长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