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菜霸”剁椒蒸鱼头

  脸盆大的盘子往餐桌上一顿,四四方方或者圆圆圝圝的桌子,被剁辣椒蒸鱼头霸占了半壁江山,霸气,霸道,霸蛮,霸盘。诸菜拱宾,避席居下,剁辣椒蒸鱼,是菜中一霸,是满汉全席中的土霸王。

  也是有点虚张气势,偌大一盘,也就一个鱼头两瓣壳,伏在盘中。黄豆大的鱼眼睛,四周黑,中泛一颗白,直瞪瞪,圆睁睁。都已经铺筵席,陈尊俎了,威风尚凛凛;两瓣鱼唇有点翘,张开如吞大江大湖。

  剁辣椒蒸鱼头,是有点气势虚张,但它虚张得来。不说鱼头之大,单是辣椒之铺装、之铺张、之铺陈、之铺展,定然让你感觉,餐桌上上来了一篇丰辞缛藻、穷极声貌的美文。没有哪盘大菜,会倾覆那么多辣椒!多得好像给鱼头铺褥子似的,好像辣椒不要钱似的。

  辣椒是剁辣椒。湘菜中,不说鲜辣椒的品种繁多,便是手工制作的辣椒调料也是花样百出,干辣椒,白辣椒,酸辣椒,腌辣椒,浸辣椒……诸般辣椒中,剁辣椒爱好者众,或可称王。选上佳红辣椒,剁碎,碎成半个指甲片;辣椒籽不必挑拣出来,由着籽儿在万般红色中,呈现点点白、点点黄,这也是菜谱中着色艺术吧。

  有谓,剁辣椒是不放姜蒜的。放姜、放蒜,失去辣椒本来辣味,辣辣相辣,辣得就不纯正了。这也未必,个人所好,各有口味。一味是一味,多味是多味。辣椒与生姜,合二为一,辣椒与生姜还有大蒜,合三为一,也是辣辣各存,辣辣相补。湖南菜,本来就是重口味,重口味之重,既是重量之重,也是重复之重,还是浓重之重。菜料山重水复,味道重重叠叠。一个“重”字了不得。

  制作剁辣椒,多数确乎是不放姜与蒜的,而盐是必须的:盐放少了,易酸易变质;盐放多了,太咸难进口,也会失去辣椒本味。制作剁辣椒,是本手,是俗手,还是妙手?抓盐见功夫。抓盐没秤,凭手感。手感有何凭据?心感。一桶,要放多少盐?一盆,要放多少盐?本手感知之,妙手心得之。

  盐之外,你或想不到的,剁辣椒还要放白酒。一杯酒,一碗酒,一壶酒,倾泻其中,与辣相激。剁辣椒味,与酒精激发,合成浓酽香味。也不知是酒之作用否,剁辣椒入得陶坛,拜酱封坛半月一月,便可出坛,可生吃,可熟炒。

  剁辣椒有味,有妙味,妙的是其色不变,其色更艳。腌坛中物,时间越久,味变色也变,多半是变灰、变黄、变褐、变黑,如茄子,入坛日久,便成黑褐;如芥菜,腌坛竟日也成深色。剁辣椒本红艳艳,置坛中,倒出来,还红彤彤,更胜一筹。所以乡亲,尤其是店家,往往用玻璃瓶来腌,透过玻璃,见到里面千层艳一湖红,浇口腹之欲,先让你眼馋。

  一斤剁辣椒配一个鱼头,什么鱼能得到如此豪华的待遇?鱼是大头鱼,四大家鱼之鳙鱼是也。鳙鱼肉质无草鱼与鲤鱼的厚实与鲜嫩,精华全在于鱼头。会吃鱼头的,选鱼嘴巴,那里肉质最为细嫩,鲜美,其次是鱼盖之间那丝丝缕缕的肉,也是上佳。若是秋冬,寒气逼人,一盘剁椒鱼头吃下来,额上汗珠细细汩,心头热火腾腾升。

  大快朵颐,鱼头全灭,还剩下一盘剁辣椒。不能吃?可惜了!还好,发挥余热与余辣,来一碗清水面或红薯粉,倒入余下的汤与椒中,面、粉着鱼汤之鲜与辣椒之香,又是附赠的美味。

  鼓腹而歌,扪肚归家,不过一盘家常菜,却让人感觉过上了神仙生活。

  (刘诚龙)

 
     标题导航
古琴雅集鉴赏会云集广东名家作品~~~
褚秉超个展亮相广东美术馆~~~
昨日上映,高能画面目不暇接~~~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5版:国际
   第A6版:都市新闻
   第A7版:文化·闲情
   第A8版:体育
“高山流水”觅知音
呈现“大地艺术”实践者的人文关怀
新片《神探大战》获赞“生猛”
生命的层次
名家金句
别在“比”中找幸福
“菜霸”剁椒蒸鱼头
荔熟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