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院专题
“人才战略是重中之重。在人才激励上要多想办法,完善待遇、职称评定、技术平台等政策,让人才在医院受重视、在社会上受尊重、在经济上得实惠,才能使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杰的话坦诚而掷地有声。
作为一所成立于1899年的老牌市属医院,面对广州仅三甲医院就有50多家的局面,市一医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十年磨一剑,最终突出重围,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并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广州医院发展中的“黑马”——
省、市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医院党委全球柔性引进包含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68人,招聘了129名博士以及23名博士后进站。消化内科、老年病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成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普外科、骨科、麻醉科、血液内科等19个专科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曹杰介绍,10年来医院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打好人才牌,提升医疗服务和技术,让这所有着123年历史的老院在众多医院中脱颖而出——2019年,市一医院先后获评广东省、广州市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2020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市一医院一跃成为华南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18位,连续七年上榜艾力彼百强榜,“2020年度中国顶级医院100强”位列69名,20个学科上榜广东省最强科室。
人才与医院共同成长。为给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医院给予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将在未来更多地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为患者带来福音,带动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医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意识。2022年7月,医院获评“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公立医院10强”,这所隐藏在广州老城区中、始建于1899年的老牌市属医院因人才战略而频频“出圈”。
向内培养青年骨干 研修归来成中坚力量
“人才战略是一个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我是2011年10月来市一医院当院长的,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布局人才培养。”曹杰说,从2012年起,市一医院大举派遣中青年骨干到国外研修交流学习,建立与国外高层次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我们的骨干出国研修都是保留工资、奖金的,每年再另外给十万元生活补贴。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样大手笔支持教育,只为了让申请进修的骨干们能安心学习。而这批出去的人,真正有一颗感恩的心,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学成归来回报医院。
“我的规划比较长远,计划是每年送10~15个青年骨干出国研修,通过10年积累我们就可以拥有100多个人才,这些人将来都必将是医院发展的股肱之才。”
为什么会在医院实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花重金送青年骨干出国培训?曹杰说这缘于他自己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学习并非易事,当时他多方努力为自己争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却未能如愿。这段经历的缺失给他的职业生涯留下了遗憾,他暗下决心,只要有条件,绝不把这个遗憾留给年轻一代。于是,医院在青年骨干出国研修方面大力支持,至今已举全院之力投入4000多万元。
如今,98个出国研修人才已然回国,正如曹杰所预料的,这批人已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很多学科带头人或科室主任,都是这批人。一些新技术的开展,特别是医院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里面,一大部分就是这帮优秀骨干申请的。
向外引进高层次人才 精心谋划 “一核三擎十驱动”
在曹杰看来,人才的获得,除了培养还需引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医院求贤若渴,花重金招揽高层次人才。“要引进就必须引进高层次人才,而且引进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
32岁的杜步婕是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长期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的界面作用并基于此实现疾病检测和治疗等应用,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综述·材料》)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共发SCI论文15篇。2021年12月,杜步婕加入市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任特聘研究员。
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加入市一医院时,她表示,早年有幸了解到曹杰院长在美国波士顿做的人才招聘宣讲,自己就被曹院长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深深打动了,后来在详细对比了北京、上海、广州的各大高校和医院后,最终选择了市一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也是曹杰三顾茅庐“挖”过来的人才。陈海生曾是省内某知名医院心脏外科的能将,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深耕20多年。2017年来市一医院后,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实现全病种、全年龄覆盖——2021年,全年完成手术408例,四级手术占比85.03%,其中大血管手术夹层、动脉瘤135台,位居省内前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总数量41台,位居省内前三;无CT评估,在彩超引导下急诊TAVR 6台,位居省内第一。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广州榜样”“广东好医生”“中国好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10年来,医院从全球柔性引进包含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68人,全职引进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并担任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目前,市一医院已逐渐形成“一核三擎十驱动”的创新性人才战略规划,在推进薪酬改革、强化人才制度保障、多措并举招才引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还因此荣获“2020年度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新锐医院”“2021年度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公立医院10强”称号。
“人才引进来了,就要用好他们,让他们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为了给这些人才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机会,医院投入一亿元在生物岛搭建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一流科研平台,7月正式启用,“我们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甚至比之前他们在国外的设备都要好。”
人才越多,发展的底气越足。这些人才对整个医院学术氛围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是高水平的SCI文章,医院都有非常大的突破。2019-2021年市一医院共获7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6篇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十分以上。
声音:
“医院领导对发展科研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态度最吸引我”
“2020年7月,我入职市一医院。”回忆起当初到市一医院时的情景,刘勇眼中含笑。作为市一医院在2020年引进的首批高层次人才,刘勇对这家医院的初印象停留在2007年到广州读博的时候,“感觉临床水平挺高”。
2019年,市一医院相继入选省、市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为广纳医学人才,医院于同年制定了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办法。刘勇正是在此背景下和市一医院结缘。
“我当时面试了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学校,市一医院是我在国内面试的第一家单位。通过多方面了解,市一医院最吸引我的是领导对于发展科研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态度,以及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实验室配备。”他以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神经电生理的设备等举例,在国内,大概仅有5%的医院科研平台能够有此配备。
在引进人才之前,市一医院的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市一医院人才科科长赵俊介绍,市一医院虽为广州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医院,但却并非高校或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前期高水平的研究人才较为缺乏。“对一家医院而言,临床与科研缺一不可,两者并驾齐驱才能产生1+1>2的效益。我们医院临床资源和病例都十分丰富,有助于科研人员获得一手资料,同时研究结果又反哺于临床治疗,这是极有意义之举。”
根据管理办法,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两类,前者主要指临床和科研复合型人才,后者则专职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型人才分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人才两个层次;科研型人才又分为学术杰出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学术优秀人才、学术骨干人才、学术后备人才五个层次。如此建立起人才体系的整体框架。
在待遇方面,市一医院依据科研产出情况制定年薪,总体待遇涵盖了安家费和项目启动经费。同时,为了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市一医院还帮忙安置他们的家属、发放租房补贴等,为引进人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刘勇课题组在过去两年里已成功建立脑科学前沿技术平台——头固定自由运动、麻醉小鼠的双光子脑成像,并初步获得数据展示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小鼠大脑神经和免疫细胞的活动。区别于传统病理切片的静态影像观察,该技术能在亚细胞分辨率下动态观察疾病模型动物大脑内病理过程,研究发生机制,为临床攻克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入职市一医院期间,刘勇课题组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去年年底,他本人还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
文/张青梅、魏星、黄月星、袁友芬 图/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