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优化青年创新创业环境,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广州拟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青年创新创业。7月5日,《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7月7日《广州日报》)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青年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发展前景。依据《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北京、上海、广州在2020年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中名列前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广州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建设青年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何破题?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促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发展,激荡起城市发展的青春蓬勃力量——广州聚焦青年、激发创新、鼓励创业,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通过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为青年创新创业打造优质的制度环境,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助力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加强政策协同联动。构建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各个领域的统筹兼顾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协同联动。只有充分考虑青年创业的特点和需求,把创新创业政策统筹起来,建立健全政策协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政策合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只有厘清部门职责关系,精准聚焦需求痛点,才能防止政策缺位和错位,打通青年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譬如,《条例(草案)》提出建设市、区青年创新人才工作站,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理顺政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青年创业成长全周期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
其次,涵养创新创业生态。创新生态好,创新活力足。一方面,从“繁荣生态”的角度入手,培养多样的创新主体、产业形态,推动共创共生共赢。另一方面,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入手,完善创业者退出的机制和渠道,营造兼收并蓄、开放融合的制度和文化,充分呵护创新、激发活力。譬如,《条例(草案)》对从事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的,规定年龄可以放宽至四十五周岁;对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并创新性地提出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着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再次,挖掘青年创业特色。广州地处“两个前沿”、担当“两个窗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向来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一方面,要以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地缘优势,持续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发挥青年创业的文化特色,让青年人才有更多机会挑大梁当主角。另一方面,要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优势,打造青年创业的“梦工厂”,为城市发展积蓄创新动能和后劲。譬如,《条例(草案)》强调,为给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孵化建设;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推动学校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让我们把握好制度创新的时机,优化青年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业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凝聚青春力量、绽放青春风采。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