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吃出名堂

  我曾在媒体上发表《佳肴的哲思》一文,谈到任何一款美味佳肴均出自烹饪者的心情和性格,这个观点受到许多读者热议,也有很多人问我:“烹饪的人要专心、精心,才能做出好吃的东西,那么吃东西的人,是否也应该‘有讲究’?再好的美味佳肴,如果一个人心情不佳、情绪躁动,是不是也是一种对美食的浪费?”我说:“吃东西当然有‘讲究’,佳肴制作者做出了名堂,食客却吃不出名堂,囫囵吞枣,未免太可惜了!”

  我之所以这样回应大家的提问,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见过食不知味的人。在“吃”方面不愁了,但真正要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名堂,还需要学习一下。

  有的人吃东西以填饱肚子为目的,不讲究食物的品相、精细、咸淡、营养,也不注重就餐环境和个人的心情,碰到食物,狼吞虎咽,这是吃,不是品,吃得过于随意和将就,可能会辜负了烹饪者的一片心意。

  不要低估好好吃饭的作用,好好吃饭,有益身心健康;常回家与家人一起好好吃饭,甚至能让家庭关系更和谐。你想想,假如妻子忙了几个小时精心做了几道家常菜,你却面无表情地大吞大嚼,没有夸奖,甚至还挑剔了一下味道,这种“吃相”,会让忙碌和辛苦半天的妻子心里不是滋味,打击她烹制美食的积极性。

  吃饭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切记不要把不良情绪带上饭桌,有的人喜欢边吃饭边教育、数落孩子,也没必要。带着不好的情绪吃饭,无形中也把不好的情绪传递给了家人,让家庭就餐的氛围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品味美食难免打了折扣。

  还有一些人,自己吃不出名堂,还见不得别人沉浸在美味中的那种怡然自得的样子,嘲讽揶揄,这也要不得。

  总之,吃出名堂也是一件有讲究的事情。所谓吃出名堂,就是不仅要吃出一箪食、一瓢饮来之不易的感恩境界来,还要吃出健康、文雅、卫生、和顺的情怀和习惯来,更要吃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向好的情绪来,这是“吃出名堂”的内涵。

  在这方面,宋代大文豪苏轼可算是一个吃出了名堂的人,他能在美食里吃出人生的智慧。众所周知,苏轼在事业上屡屡遭受挫折,刚到我老家黄州时,他用“吃”纾解心中的苦楚,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很普通的长江鱼、竹笋,一个“美”,一个“香”,美感与口感顿时让人口舌生津、眼睛放光。这就是他吃出了“名堂”的表现,平常的食物被他吃出了诗情画意,多么美妙,连人生失意时的种种苦闷也被他巧妙地一“吃”化解了。

  被贬惠州时,苏轼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次吃的不是菜肴,换成了水果,同样表达出吃的乐趣与境界,他把各种生活中的困苦转化成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豁达乐观。苏轼一生写出了众多“吃出名堂”的诗词,可以这么说,他不仅是诗词大家,也是一位美食大家——一个懂得“吃出名堂”的人。

  能吃,是人生的小确幸,如果能够像苏轼那样“吃出名堂”,那更是人生的大确幸。美食有治愈力,美食不可辜负。我觉得,美味佳肴用心做,用心品,讲究的是一种生活仪式感、一种哲思心情、一种入世境界。过日子不将就,有很多方法,比如,给美食多一点心思,给自己多一点闲情。如果入口的食物都潦草以对,所有味道便相差无几,品不出个中的精髓。人生若如此,难免会过得乏味。 

  (杨德振)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第35个国际禁毒日
   第A5版:都市新闻
   第A6版:深度
   第A7版:美术·闲情
   第A8版:体育
一墨倾成
“天·真”——王朝虹+听见玻璃 师生艺术作品展
“山海墨韵”——吴广国画作品展(深圳)
铁韵雄风——袁新霆书画作品展
你喜欢在哪里读书
散淡的雅事
跟真性情的人在一起
夏日池塘
吃出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