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14日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共27条,包括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类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6月14日中国网信网)
支付扫码、买菜订餐、购物消费、办公学习,如今App的触角深入老百姓衣食住行,广泛应用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中。但随之,一些问题隐患也不断显现,让人对其“又爱又恨”。
App乱象暗流汹涌,社会危害不容小觑,主要表现为:一是使用体验差,如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隐私条款不完善或缺失、广告弹窗死活关不掉等;二是内容风险大,如学习型App出现暴力、血腥、色情内容;三是平台自身安全性问题,如个别App成为虚假宣传、养老诈骗、不法敛财的重灾区。一个个App牵系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管好、用好App是件民生实事,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办好。
须强化治理之力,善用监管之手。App领域乱象形式多样、情况复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监管之手”何时伸出、伸到哪里很重要。比如,对于涉嫌违法诈骗的不良App,必须迅速出击、犁庭扫穴;对于妨害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安全的,要及时督促整改,用“带电”的监管阻止一些App“不安分的手”;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达到惩治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对于沉疴顽疾,要形成常态化整治态势,健全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以分类思维精准着力,才能进一步强化治理之力。为进一步加强App管理,新《规定》明确要求,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上架的应用程序实施分类管理。这有助于及时辨识排查风险点,守好App治理的防线。
须紧盯关键环节,筑牢责任篱笆。问题App为何频现?App乱象为何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责任的篱笆有待扎紧。有的App提供者认为自己只是平台提供方,无须对内容负责,于是疏于内容管理;有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认为自己只是渠道中介,在利益驱动下,对App资质及内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正是因为这些关键环节责任缺位,才给App乱象滋生提供了温床。对此,新《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并压实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
随着App市场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必须以动态治理持续释放治理效能。而新《规定》适应形势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本身就是坚持动态治理的一个范例。相关主体责任上线、有关部门监管实时在线,App健康有序发展就不会“掉线”。新《规定》为App发展进一步织密责任网、安全网,随着网络生态得到净化,相信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多“指尖精彩”。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