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信出版集团接连推出了黄静洁格局养育系列作品———《学习的格局》与《父母的格局》(新版),提出的“格局养育”思维启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父母和教育从业者。2022年,黄静洁带来了“格局养育”系列的第三本——《时间的格局》,以横跨十八年的时间维度,为父母提供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让父母无论身处养育的哪个阶段,都有机会开启视角、拓展思维、来回纵横地观察养育的全过程;尤其可以让父母看见,养育是有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需求的,当孩子发育的目标与家长养育的需求在生命时间轴上发生了错位时,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父母“时间意识”的错位
黄静洁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著名作曲家谭盾的夫人,与谭盾先生育有两个儿子。如今,已经陪两个儿子走过了十八年的成长历程。
在教育实践和在对父母的答疑解惑中,黄静洁发现,很多养育困境表面上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实际上背后的“时间陷阱”才是阻碍成功育儿的核心问题。当孩子3岁时,父母希望他们像 20岁时那样能听懂大人的话;当孩子 6岁时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父母希望他们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向18岁的大学进军;当12岁的孩子想了解青春的秘密时,父母希望他们放下自我探索,让大脑停留在幼儿时代,听任父母的命令和安排;当18岁的孩子即将成人时,父母又希望他们还能像3岁时那样黏着自己,不要擅自做决定,不要总想着离开,去到连父母都没去过的远方。
正是父母时间意识的错位,导致养育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例如,许多“鸡娃”的家长误以为自己在帮孩子拼未来,实际上他们是在阻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影响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更可能导致孩子最后成“才”却不成人。
黄静洁系统研究了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以独到的思考提出了“格局养育”的亲子关系培育法。而时间的格局,则是格局养育法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格局。她从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讨论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旅程,帮助家长建立横跨十八年的大时间视野,从过早追求智力竞争转移到分阶段奠基四大人格基石:自主感(0-3岁)、自尊感(3-6岁)、成就感(6-12岁)和价值感(12-18岁)。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一旦完成,学业等表现就会水到渠成。
脑科学和心理学成果
让养育变得自如
用时间的格局处理问题,就能看到孩子与家长之间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时间与认知的错位:在孩子的眼里,当下的感受比未来的成功更重要,而在家长眼里,当下必须为未来让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十八岁孩子的大脑依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就如作者所写:“即使我们的孩子外貌已长到与成人一般高大,他们的大脑在压力和诱惑同时出现时,就很难为自己做出理智而正确的决定了。”也因此,当家长遇到孩子有时候突然“犯浑”时,不要急着控诉他“不思上进”,要理解并弄清楚状况。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书中,黄静洁总结了家长最容易掉进的育儿陷阱,都因不了解育儿的时间格局,不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规律导致。
黄静洁分成两个年龄段来讲如何为道理降维:与学龄前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抽象变具象,把道理变成一个画面,针对孩子的右脑特点来营造丰富的场景。比如养成刷牙习惯这件事,说多少遍“龋齿”的道理都不如看一段细菌如何在口腔里繁殖的短视频真切,更不如旁观身边的人补牙的痛苦来得深刻。
面对6岁以上的孩子,要跟孩子形成“讨论道理”的习惯,先连接情绪,再解决问题,帮助孩子练习从“情绪脑”往“逻辑脑”转移,逐渐把孩子的感性应对模式,引导到更理性地应对方式上来。具体操作就是让孩子先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并用接纳的态度去回应这份感受,要相信孩子谈论感受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就已经开始在思考问题了。接下来就要巧妙地把孩子的感受往思考上迁移。比如写作业这件事,可以利用孩子对玩的渴望,让他看到怎么安排时间才能痛快地玩。比如带领孩子做一个“时间饼”,形象地看到作业时间和玩乐时间,让他明白所有时间都可以由他支配,孩子的情绪才能转过弯来。
诸如此类的巧妙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跟孩子沟通,调节孩子情绪,引导孩子爱上学习,陪伴孩子发展兴趣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