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线上播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徐啸、成力戈) 日前,“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在线上播出(上图为剧照),引来许多关注。

  所谓“十古”即古树、古村、古井、古屋、古庙、古塔、古巷、古道、古桥、古码头“十类古遗存”。记者了解到,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在摸清全区十类古遗存的基础上,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现状、分布情况、保护及开发利用潜力等要素,筛选了一批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点项目,确定了黄埔区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十大示范项目(片区)。而本次展演则是以舞台形式,对“十古”进行的一次创意展现。

  展演将“十古”有机融入每个节目当中,在讲述一个个“黄埔十古”历史文化故事的同时,将它们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展演分为“春之韵”“夏之梦”“秋之恋”“冬之忆”四个篇章共计12个特色节目,结合波罗诞、扒龙舟、貔貅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全景式的舞台效果,彰显黄埔历史文化的魅力。

  比如,取材于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扒龙舟”的民俗舞蹈《凤艇谣》,呈现了龙舟比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女子龙舟比赛,即“凤艇”,黄埔古村的女子头戴竹编凉帽,划过一道道古桥,伴着山歌,悠扬的曲调唱出了广府女性淳朴、率真的美好品德。

  随着近年各方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那些带着乡土味道、地域特征的文化资源,逐渐走出早年“符号化”的浅表层面,如一杯好茶,一点点散发出层次不同的味道。从黄埔区之前推出的以南海神庙为背景的舞剧《黄埔长歌》,儿童舞台剧《菠萝蜜奇遇记》,到稍晚的以本土创业者为原型的原创舞剧《到那时》,以及“湾顶明珠·时代旋律”原创音乐大赛,我们能看到越来越自信的对传统文化、对现实题材、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化表达。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3版: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⑥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深度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化周刊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引燃热情
“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线上播出
广州开创非遗保护发展新模式 大学生扎根社区研究非遗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