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李述言摄影报道)端午节前,患者阿玲(化名)终于痊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顺利出院了。
时间拨回一个多月前,孕10周的阿玲突发脑血栓并出血,在生命危急时刻,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联合十几个部门、科室的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多次会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和应对措施。
经过医护人员整整一个月的全力抢救、精心治疗,阿玲也终于转危为安。
危急:孕妇出现脑血栓并出血
今年4月29日凌晨,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刚刚躺下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总住院医师林医生唤醒。这是一个急诊科来电:“一名孕10周+孕妇头痛、呕吐、抽搐,目前意识不清。请立即前往急救中心抢救室会诊!”
随即,林医生会诊后建议急诊MR检查。检查后发现她“颅内多发病灶,性质未明”,孕妇随即被收入神经外科。
4月29日一早,神经外科全科医生进行集体阅片、讨论,并完成了一系列神经影像学检查,医生们立即展开讨论,经严谨检查结果最终明确诊断该孕妇为“颅内大静脉窦血栓和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并有静脉性脑梗死、多发脑出血、影像学脑疝”。诊断后,神经外科决定立即启动静脉抗凝治疗,同时成立了由两位科主任共同牵头、治疗组和介入组医生共同组成的科内专门抢救小组。
“闯关”:紧急开启多学科会诊
4月30日上午,在医务科的主持下,神经外科、放射科、妇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输血科、麻醉科、ICU等多个学科的专家们集中在一起,商讨患者的诊疗方案。
现场,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颅内静脉和大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少见而又非常凶险的疾病,尤其是该患者合并大脑皮层的静脉血栓形成、多发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和影像学脑疝,存在多个治疗上的相互矛盾(如抗凝药的使用与已有的脑出血),治疗非常棘手、难度极高、风险极大。
果不其然,在规范的抗凝治疗后,患者相关凝血指标始终不达标,病情持续恶化,并且出现了癫痫持续状态。抢救小组经过讨论,决定“立即介入手术取栓;若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则行开颅减压手术。”
多次施手术成功救治
4月30日下午,神经外科为患者实施“颅内大静脉窦内取栓手术”,然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随后,在5月1日CT复查发现,对该名孕妇需进行开颅减压手术。据院方介绍,在手术中,可见孕妇颅内压高,脑表面很多皮层静脉内血栓形成、闭塞。“整个手术持续到夜晚,大家都高度关注病患病情。”院方介绍称。
5月2日,经复查CT发现,孕妇颅内压下降,脑疝解除,重启抗凝治疗。次日上午,ICU申请和主持全院大会诊,医生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建议终止妊娠!“当时考虑到,现患者处于昏迷、高凝状态,病情危重。如使用较多抗凝药物,手术风险高。终止妊娠前需停抗凝药物,有疾病加重、危及生命可能,术中、术后有大出血和休克等情况。手术后仍有高凝状态不改善、继续加重、死亡等可能。”最终,患者家属表示理解,选择终止妊娠。
记者昨日从该院获悉,经医院多学科的会诊治疗和持续监护下,阿玲最终在5月28日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