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建设统一大市场 大湾区应有大担当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

  纵横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破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其核心就是要探索形成区域协调发展、产业链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内国际市场联通畅顺、各类要素有序流动有效配置的体制机制。

  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中央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业附加值低、制造业高耗能高排放、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发展问题的关键抓手。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都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早、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我国探索打破行政壁垒、破除市场分割、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过程中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地区。《意见》中指出要“优先推进区域协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这一要求十分明确,一方面需要广东省结合区位特点,以粤港澳合作为主要抓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为解决畅通内外循环、促进产业升级、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等问题提供广东先行探索经验。

  完善产业有序转移的枢纽功能

  产业有序转移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定位。虽然在新冠疫情、国际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一定冲击,但全球分工的发展过程并未因此中断。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对外投资国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依赖全球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引入外资表现突出,近年来承接了部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国内产业在跨区域有序转移方面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方面的障碍和短板。

  今年3月,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产业国内梯度转移、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深化高新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等工作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发挥国内产业有序转移枢纽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大湾区内地九市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广州、深圳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大发展优势,佛山三龙湾、东莞松山湖、中山翠亨新区形成各具发展优势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能力扩展到湖南、江西、贵州等中西部省份,并且随着未来深中通道开通,珠江两岸将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梯次转移并辐射内陆省份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顺应国家“强链稳链”需求,完善产业有序转移的枢纽功能。

  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意见》提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软硬件条件优越。首先,科技创新硬件设施条件优良,基础研究体系较为完善,广东现已布局了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集群,2020年建有国家实验室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省实验室10家、省重点实验室430家。其次,国家多重支持政策叠加,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等一系列政策,从规划层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扎实落地,并在空间上形成协同联动。最后,广东省不断完善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的制度保障,例如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降低高层次人才税收负担、完善公共服务等层面破除科研人才流动障碍;2021年7月发布的《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明确在公共数据运营、管理、开发、资产化等领域提早布局;2022年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等方面提高财政科研经费资源的配置效率。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制度保障已经相对完善,下一步应当更注重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与应用场景紧密融合的领域,深度结合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推出灵活政策,使相关领域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联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链整体提升。未来,大湾区应逐步打破创新要素在区域内部流动的一系列障碍,尤其是在创新人才流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企业扶持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围绕关键高新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等方面要加大区域协调的力度,避免过度竞争行为,真正地走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之路。

  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积极推动粤港澳规则衔接

  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规则话语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香港目前已经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香港已与其他经济体签订了8份自贸协定,并与海外经济体签订了22份投资协定。香港、澳门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正在成为粤港澳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型经济体的经验优势,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商事仲裁、服务贸易、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规则衔接并以此推动内地深化对外开放。同时,内地也可以利用港澳作为规则标准的“出海口”,特别是在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可以充分调动粤港澳科创和商贸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制定。

  (作者符正平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麦景琦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讲师)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第A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第A4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廉洁广州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建设统一大市场 大湾区应有大担当
加力“双城联动” 服务发展大局
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锻造世界一流国有企业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