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算好“加减”法 用活消费券

  评论员观察

  5月28日17点-5月31日17点,广州发放第四轮“羊城欢乐购”政府消费券。本轮活动报名预约时间更长,留足3天;发券数量更多,超过百万张。消费者可在穗好办App、广州商务微信公众号、“羊城通X穗康生活”微信小程序、云闪付App的活动页面领取。(5月29日《广州日报》)

  受疫情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需求有待激活、提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面对压力,发放自带杠杆效应的消费券,成了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消费券本质上就是“信心催化剂”。消费券用“真金白银”的实惠,激发人们消费意愿。同时,在消费回补和提升之下,能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营压力,以此逐步激活经济“微循环”。从目前来看,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配合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拉动消费,提振信心。以广州为例,截至目前,广州结合假日节庆和商家促销特点,已向社会发放超100万张消费券,推动市场回暖,消费持续向好。

  作为特殊时期的经济政策工具,消费券可发挥“乘数效应”——每投放1元的消费券,大约可产生2~3倍的直接消费乘数。但要充分发挥好其最大效能,惠及更多商家和消费者,还需精打细算,做好“加减法”。

  一方面,做“加法”。简单说,增加覆盖面、普惠面、撬动面。具体而言,要通过科学精准的算法,确保消费者的领中概率、保障消费者受益的公平性,设计好消费券面额、发放频率、领取方式,合理确定撬动内需的杠杆。如广州本轮消费券除了延续前三轮消费券类型之外,还新增了1000元面值的家电数码消费券,便是看到消费者对家电大宗消费的参与热情较高,行业消费基础较好,针对性新增家电消费券,能更有效撬动消费。

  另一方面,做“减法”。一边是缩小消费券的漏损面,避免让消费券成为个别商家变相涨价、垄断经营的工具。一边是减少消费券设置的使用门槛,让消费券用得更纯粹、简单、省心,让消费券“口惠且实至”。

  当然,作为“催化剂”,消费券所能起到的提振信心、刺激消费等效果,都是催化作用。而要让消费形成良性的“化学反应”,还需有实质的“有益补充”。如稳就业、增收入。同时,健全消费体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多措并举,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才能激发更强劲的消费动力。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担起广州责任 展现广州作为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大树底下听古仔⑤
   第A6版: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国内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化周刊
   第A15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6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第T1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
   第T2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大咖访谈
   第T3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大咖访谈
   第T4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机构调研专题
   第T5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机构调研专题
   第T6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机构调研专题
   第T7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机构调研专题
   第T8版:大湾区绿色金融进行时·云桌会
观往知来,开启百年考古新征程
15分钟即达,让核酸采样更便捷
网红店岂能没底线
算好“加减”法 用活消费券
一周声音
微评
抢抓新机遇 展现新作为
找准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