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微评

  超长待校,清退

  研究生“超长待校”,高校掀起“清退潮”。近年来,高校“超期硕博”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资源被挤占、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热议。(5月24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微评:教育家梅贻琦说,教育之最大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超长待校”挤占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超长待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应果断清退。

  知识分享,风口

  《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正在成为知识获取新场景,用户比例从2020年的36.8%增长到2021年的50.2%,乐于分享知识的创作者迎来新机遇。(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微评:当短视频成为刚需,其承载的功能也随之丰富。短视频产业从“有没有”“多不多”发展到现阶段的“好不好”,用户需求“量”与“质”齐飞。这无疑给更专业的知识传播和分享类创作者以机遇。应抓住这个风口,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满足求知欲,让科学知识得以快速传播。用科学驱赶愚昧,提升全民知识素养。同时,以此聚合流量,培养全民乐享知识的习惯,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濒危语言,正视

  “大约平均两周就会有一种语言消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数据:世界上现存约6700种语言,其中约40%的语言濒临消亡。我国的130多种语言中,有68种使用人口在万人以下,有25种使用人口不足千人,有的语言只剩下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会说,濒临消亡。(5月25日《光明日报》)

  微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话是人生的底色,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记忆、文化基因,传递出“我是谁”“从哪里来”的信息。一种语言或方言走向极度濒危或消失,意味着人类的文化宝库失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观念系统,失去了一种看待世界乃至与这个世界共处的方式。正视并保护濒危语言,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李冀)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5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6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7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8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1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16版:要闻
   第A17版:评论
   第A18版:经济
   第A19版:深锐周刊
   第A20版:深锐周刊
   第A21版:视觉
   第A22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4版:生活周刊·汽车·闲情
   第DGA21版:东莞新闻
   第FSA21版:佛山新闻
   第JMA21版:江门新闻
校企深度融合 锻造“工匠之师”
创意毕业照可别“太破费”
微评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原图发送?隐私发送?
用户协议当保护用户权益
党员下沉,夯实社区治理
居家办公不妨且行且试
“快递进村”关键是服务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