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记者12日从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2022年5月,《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作为长期指引广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实施方案》涵盖时间为2022年到2035年。方案提出三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到2022年,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到2035年,非遗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多维度保护体系、推动非遗“五在”工程、实施跨界融合和聚集化发展等创新举措,形成五大亮点。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职责并纳入考核,包括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等举措。《实施方案》提出国有物业优先租用于非遗,租期可延长至12年。
二是全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包括多层级的非遗名录管理、多层次的体验设施建设、多维度的数字化保护等举措。除了建设市级非遗展示中心外,《实施方案》提出要各区设立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集中展示场所。
三是以传承人为核心激发传承活力,包括大幅度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能力、建立传承人能力考评体系等举措。《实施方案》明确将补助经费分为生活补助和传承补助,并提升传承补助额度,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为传承工作打下坚实保障。
四是以聚集化为非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将多处城市地标打造为岭南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地、建设区域性非遗聚集区等举措。《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建设非遗聚集区,推动建设更多非遗街区、非遗特色小镇、非遗园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是社会广泛参与非遗赋能多领域,包括推进非遗旅游工程、非遗宣传矩阵工程、非遗融入国民教育工程,培育“非遗+”新业态等举措。《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非遗“五在”工程,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厚植非遗传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