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晴耕雨读

  去乌镇,有些人是奔着铺着青石板的雨巷而去的,有些人奔着橹声欸乃的乌篷船而去的,也有些人是奔着“人家尽枕河”的小桥流水而去的。我则不然,听说乌镇有个“晴耕雨读”馆,信马由缰地我便去了一趟乌镇。

  “晴耕雨读”馆位于乌镇东栅景区,据说之前是个大户人家的住宅,砖雕门楼,古色古香。“晴耕雨读”源自于南阳诸葛的《凤祥轩》词,“乐躬耕于陇中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意思很显然,晴天耕种,雨天读书。

  过去,大户人家的门楼照壁上常见有“渔”“樵”“耕”“读”四幅砖雕图案,“渔樵耕读”,在古代代表农耕社会的四个行当,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古人崇尚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耕作者读不起书,读书人不屑于耕作。能做到晴耕雨读,既耕且读,其实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

  读书好比耕作,一诗一词,收获的是气质;耕作犹如读书,一畦一垄,耕种的是心情。

  岁至今朝,人们往往烦躁于劳作的疲惫,世事的纷扰,为名而忙,为利而忙,很难静下心来去好好读一本书。读书,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定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想读,有心去读,不管多忙多累,时间肯定是有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由此可见,一个想着去读书的人,为了读书,可谓惜时如金。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则古训,古人尚且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生活在当今这个社会里的人们,风调雨顺,鲜衣美食,有什么理由不去坐下来,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呢。

  “晴耕雨读”,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是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公平公正的,不会给谁多一分钟,也不会给谁少一分钟,能做到“晴耕雨读”的人,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必然会越多。

  (田秀明)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3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第111个国际护士节
   第A8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9版:感恩奋进这五年·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国内
   第A15版:生活周刊·楼市
   第A16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7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8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9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20版:体育·闲情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国羽今日冲击汤尤杯4强
“冠军与你面对面”走进广东财经大学
武汉队全胜获半程冠军
广州城与你“新赛季见”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有望明年重返广州
晴耕雨读
适合远观
花果同枝
何以解忧?唯有做饭
石榴课徒稿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