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隔离病床旁有只“白手掌”?

医护人员制作爱心气球 固定仪器又能加油打气
病床旁的“爱心气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王文宇摄

  一线直击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潘玉菲)“你妈妈手术已经做完了,今天情况比昨天好,很快可以转出ICU了。”

  “谢谢你,医生。我妈旁边放着的是一个气球吗?”

  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彭晓红正举着手机,与患者伍婆婆的儿子视频交代病情。视频画面中,伍婆婆气管插管上绑着的一个手掌形状气球,引起家属的好奇。

  彭晓红把手机稍微前挪,靠近气球。在一个用橡胶手套充气而成的手掌气球上,“祝伍婆婆早日康复!加油!”的娟秀字迹,清晰地映入眼帘。医务人员不仅写上加油鼓劲的话,还画上了爱心和小花,十分可爱,相当暖心。

  82岁的伍婆婆住在人和镇管控区鹤亭村,5月2日,她因胰头癌破裂出血,由120送至管控区域定点救治医院进行抢救。

  “婆婆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术后从手术室转到ICU继续抢救,经过一天一夜救治,病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渐渐恢复意识。”彭晓红介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伍婆婆的家人不能来医院陪护,但年事已高又病情危急的母亲,时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人文关怀成患者康复加速剂

  “我们便利用橡胶手套吹气做成‘爱心气球’,写满祝福的话语,绑在患者气管插管或放在床头,给患者加油、鼓劲,也请家属看到了放心,我们会尽全力救治病人。”彭晓红说,医生每天都会和伍婆婆儿子交代病情,由于伍婆婆气管插管说不了话,但通过视频连线可以看见家人,听到家人的鼓励,她都会开心地点点头。

  “伍婆婆康复得很快,现在已很清醒,拔除了气管插管后,能跟我们互动聊天了。”彭晓红说。

  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做爱心气球?彭晓红指了指一位患者的气管插管说,“因为有的病人根据病情救治有体位要求,而气管插管容易歪斜、下垂等,所以需要用个东西支撑一下。一开始我们护理同事们就想就地取材,拿橡胶手套吹个气球作为支撑架,其中两只‘手指’还可以绑住固定,非常方便。后来,大家发现,还可以在气球上写写画画,这样一来,橡胶手套气球就有了生气,多了几分温暖。”

  下午3点,ICU里响起了轻柔音乐,伍婆婆听着音乐,神情轻松。“每天下午3点至4点,我们都会播放轻音乐,用音乐帮助舒缓病人的焦虑。”彭晓红说,对于ICU重症病人的救治,医护团队高精尖的救治能力很重要,但人文关怀更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加速剂。

  因此,无论是爱心气球还是音乐疗法,都很好地拉近了医者与患者及家属的心距离,共同为创造生命奇迹而努力。

  自4月28日,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成为管控区域定点收治医院以来,彭晓红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先后收治了来自封控或管控区里送来的重症患者10人。“病人虽然不算多,但穿防护服,所有操作都是平时常规操作难度的数倍,而且穿了防护服很闷热,如果遇上抢救、心肺复苏,就更累了,经常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彭晓红说。

  正是在重症医学科这样一个与死神拼速度的地方,彭晓红和她的团队肩负着“生命守门人”的使命,从来迎难而上,拼尽全力。

 
     标题导航
~~~医护人员制作爱心气球 固定仪器又能加油打气
个性化“爱心礼包”温暖滞留旅客的心~~~
~~~厚厚防疫“资料册”背后是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
2022年广州东部城市价值高峰论坛昨日举行~~~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共青团百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
   第A3版:共青团百年庆祝大会·热烈反响
   第A4版:共青团百年庆祝大会·学习笔记
   第A5版:共青团百年庆祝大会·学习笔记
   第A6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7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8版:评论
   第A9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10版:粤韵周刊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体育·文娱
   第A15版:教育周刊·校园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隔离病床旁有只“白手掌”?
孕妇“爱心礼包”有什么?
村委书记手里攥着啥?
提升东部枢纽能级 打造湾区产业高地
广州今年5.7万名考生参加高考
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 确保安全度汛水质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