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以达心,画以适意

——画家周建明的山水画创作
《云行水流,游戏自在》 纸本设色 周建明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 纸本设色 周建明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纸本设色 周建明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周建明,祖籍广东五华,现居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外骋教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一画院院长。

  看画家周建明的山水画,的确有一种平实的力量和直入人心的艺术魅力。

  他的山水画以传统的笔墨语言和勾皴点染的笔墨程式,表现岭南植被丰厚的地貌特征,画面树木葱郁,山石秀润。以元人笔墨和情趣,抒写宁静幽雅的闲逸情怀,无论水乡野景,云山雾水,都描绘得情趣盎然,在真山真水中寄情达意,具有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

  “写意”是指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精气神,抒发作者的个人意趣。无论是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还是谢赫等人理论,都是把“意”作为画家创作情感,来阐发画者的审美取向。郭熙在《山水训》中说:“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览者又当以此意求之。”这要求艺术家要对审美对象进行写意式的观照,从而发现山水之美。
  具体到艺术创作上如何来看待写意,周建明表示:中国画的写“意”性,强调意蕴、意境、意象、意趣,“意”源于内心,画家通过“物象”的描绘,表达的是画家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表白,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绘画在反映自然山水的同时,体现出的是人文的精神。我们不能把写意简单地理解为逸笔草草,写意更多的是情感的抒发,是人性的关怀,是返璞归真的心灵书写。作品在抒情达意之间蕴涵了精神的指向,就可以说具有写意精神。

  近年来,周建明深受重彩绘画的启发,画面常常以矿物颜料泼彩,以积墨形成干湿浓淡的墨韵的相冲撞形成氤氲深邃的意境,因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色彩元素的变化,在画面中有了构成的因素,使他的绘画在视觉上有了现代性的表达。在意境营造和视觉表达上有了独特的个人感悟。

  由于常年的书法训练,周建明对于线条的控制可以在笔法使转上轻松表现物象的特征,曲尽其妙。他的线条和他的性情相吻合——不温不火,温厚滋润。他的作品没有为片面追求苍劲而出现剑拔弩张的做作,一切为表现林木山石、溪流雾霭的自然形态,有着由心而发的舒缓。周建明把书法的审美取向带入山水画创作中,希望在绘画中体现出书法用笔,即用笔的书写性。

  周建明的山水画,有静谧的气质,白石老人说过:“画中要有静气。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要脱尽纵横习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丘壑之间。”只有这种由心而发的心性流露的书写性,才能感知他对绘画的真诚而非刻意为之的心态。画到妙处生静气,画有静气则生灵。周建明在水墨氤氲中彰显文静淡雅的平和以及平淡天真的韵致,具体在绘画上, 静气可以说是一种弦外之音,以笔墨为载体,表现出一种超乎形外的韵味,使观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诗要孤,画要静”,这是传统的艺术观念,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绘画成为周建明内心的世外桃源,实现人生乐趣和自身价值的载体。周建明的状态可能正如苏轼所云:“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对话:

  广州日报:您对国画的兴趣缘于何时?

  周建明:小时候只是对绘画有兴趣,至以什么画种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后来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以后,才对中国画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是基于对中国文化背景和中国哲学思想的不断学习和了解中,感觉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毕业之后我就选择了中国画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山水画创作在笔墨语言和绘画程式上可以看出根植于传统山水画,但在意境营造、赋色以及材料运用上又有独特个人感悟,这是否和你的求学背景和经历有关?

  周建明:是的,在广州美院的教育体系里,对传统中国画的教学有系统的学习机制,所以,自然而然我的中国山水画也就根植于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体系当中并呈现出来。同时,我在美院读的是美术教育系,教育系的特点就是什么专业都要有所涉猎。因而,在我的中国画创作中,在画面的表现上可能就自觉不自觉地融合进了不同画种的一些元素,包括颜色、材料、构图、意景营造等方面,我希望在画面中体现自己的感受和绘画语言。

  广州日报:你的绘画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据画面需要能洋洋洒洒大段落款,这种自信来源于你长期的书法训练?

  周建明:是的,我从小就学习书法,现在一直在坚持。我们常说“书画同源”,我常常在中国画的题跋中,使用大量的书法作为构图的重要一部分,增加画面中的美感意蕴。石涛有云:“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石涛在他的《画语录》里面专门有一章论述书法与绘画之间的重要关系。

  广州日报: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上看,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具有学院背景的画家进入中国画创作有什么优势,同时有什么需要警醒的地方?

  周建明:进入专业艺术院校接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的画家,他们的造型能力比较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绘画美学有较深的理解。对美学的深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画家的艺术生命和艺术道路的深度和广度,对画家影响深远。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诟病一个人“眼高手低”,但这对于绘画来说,“眼高手低”反而才是一种合理现象,“眼高”就是说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思想,眼界高,创作立意比较高;“手低”而技法表达较低,还没达到表现自己的思想境界,这是一个画家常常面临的问题。反之,如果“眼低手高”,那就没救了。

  广州日报:你近期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周建明:近期有可能会画一些带有禅意韵味的一些作品吧。同时也在听一些交响乐,也许某一时段会思考怎么把音乐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在绘画中糅合音乐元素,边思考边尝试。

  广州日报:中国山水画有一套完整的审美价值观,作为长期山水画的实践者,你如何坚定自己的这种创作方向?

  周建明:每一个画种都有它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和评判标准。中国画当然要以在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框架内进行,中国画可以有很高的精神表达和哲学内涵,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坚守。

  广州日报:你现在的艺术态度是怎样?如何避免所谓的自娱自乐以及在绘画上功利性的追求?

  周建明:如果说一个画家能坚守自己的艺术思想,坚守自己的艺术风格,不随波逐流,不受市场引导,“自娱自乐”也许是一件好事,当然,前提是方向正确,在美术史上很多伟大的作品、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这样成就的。所谓功利,说的就是迎合市场吧!通常情况过于迎合市场,会拉低艺术水准,而纯艺术,常常又会失去市场,就是所谓曲高和寡的意思吧!这是一个普遍矛盾的现象,怎么掌握这个度。只能画家自己选择,自己把控了。

 
     标题导航
~~~——画家周建明的山水画创作
~~~——品读不同时期区潜云书法作品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大树底下听古仔
   第A4版:评论
   第A5版:专题
   第A6版:抓好“双统筹” 夺取“双胜利”⑥
   第A7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娱·闲情
   第A16版:美术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文以达心,画以适意
书写的轨迹
画家黑泽明
世界读书日,赏张竹筠近作书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