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杜家巷,巷头口有古紫藤,传为宋代查丞相手植。因为这棵紫藤,人们更习惯将此处称作紫藤街。古紫藤被周边居民以木架撑起,蜿蜒遒劲,横跨小巷。二十多年前,建购物广场时,紫藤被移入公园,换了地方的紫藤蜷缩于角落,已无往日生机,让知晓之人扼腕叹息。
小城不乏紫藤,但古紫藤就这么一株,可见珍贵。树龄长的紫藤,枝干粗壮盘曲,仿佛苍龙从地平线上升腾。紫藤的生长不按常理出牌,如旁边有其他树木,它亦能攀附其上。春日里,紫藤绿叶婆娑,繁花披挂,高处看如紫云,远处观像风铃。紫藤花与丁香花颇相似,我以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姿态不同,紫藤花是一串串的,丁香花是一簇簇的。
紫藤别名藤萝,它的花可食用。作家邓云乡老写藤萝饼,说馅心以“鲜藤萝花为主,和以熬稀的白糖、蜂蜜,再加以果料松子仁、青丝、红丝等制成”。某次在北京,朋友招待我吃下午茶,茶点中有一道甜酥饼,吃了半天我不知何馅,问后才知是向往多时的藤萝饼,只不过其馅没有邓老所言的那么多配料。那天是在五星级酒店吃的藤萝饼,餐厅里还有人在弹奏着钢琴,按理说环境很好,但我觉得如果能在紫藤花架下吃这道点心,必会更添雅趣。
朋友阿君画紫藤多年,他出道时只写书法,也不知哪天起,他突然画起了紫藤。紫藤画里大小粗细的线条,浓淡枯湿的笔墨,皆与草书、行书、楷书相连,紫藤很好地说明了书画同源的道理。阿君的紫藤画鲜有佳作,并非实力不济,而是他常酒后作画。喝了酒,他画起画来就会随意,一随意,笔墨就驾驭不住了。阿君喜在酒后作画是因为他崇拜大画家傅抱石,傅抱石喜微醺状态中作画,并刻有一闲章“往往醉后”。但艺术是模仿不来的,痛定思痛的阿君最近戒酒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好事。
诗人车前子同样是绘画好手。昔日他随吴门画家张继馨习艺,一次,拿紫藤画给张继馨指点,老头很不客气地指出,像裤腰带。这个评价很生动,国画的确要有精神气,决不能松松垮垮。
紫藤花能从春天开到夏天,有时到了穿汗衫、摇蒲扇的时候,还能看到紫藤花精神地开着。古代把紫藤寓意“紫气东来”,其实把它叫作“紫气长来”,倒是更贴切了。
(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