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

杜娟、穗规资宣
海珠湿地

  专题

  文、图/杜娟、穗规资宣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广州日报小记者特训营开展了“践行可持续发展 我是地球小卫士”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征集活动。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老师们以“世界地球日”和“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征集活动为契机,开展线上研学活动和环保主题教育课。

  近年来,广州市围绕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发展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探索,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形成了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推动国土空间双碳发展、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等创新实践。

  优化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广州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根据国土开发与承载力相匹配要求,明确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构建耕地护城、水网融城、森林进城、海洋亲城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构筑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整合9片重要生态片区、5000公里生态廊道、6个重要生态核心,构筑形成连山、通江、达海的网络型生态空间。建立健全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管理。

  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从功能复合的城市空间、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能源设施,自然为本的生态碳汇等六大维度,构建广州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并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开展国际前沿合作,体现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在绿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风廊划定、热环境管控分区等规划实践,制定城市降温规划指引,开展广州“酷城”行动,探索超大城市降温、控湿气候友好型技术。结合旧区更新、新区规划、生态空间保护建设,选取永庆坊二期、中新知识城、海珠湿地三个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示范项目,研究促进城市通风降温的技术方法与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绿色转型。

  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倡议。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评估,向联合国提交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战略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响应关系,重点围绕教育、水环境、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城市和社区、陆地生物等目标,评估广州至2019年的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广州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已在联合国官网全文刊登,向全球展示中国城市推进公平、包容和开放的绿色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抓好集约节约用地工作。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要素,分批分期集中供地,把控全市土地供应时序、节奏、结构和规模,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市场预期,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3461.52公顷,同比增长14%,供应计划执行率为136%,连续五年年执行率超100%。采取弹性出让政策供应工业用地19宗,为企业节约初始用地成本4亿元。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5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6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7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8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9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大湾区观察
   第A15版:文娱·体育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学生居家无人陪伴?不怕,有老师在
居家消费格局变化 可学“利基”新理念
就医前验码测体温才有安全感
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