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论叶剑英诗歌中的革命激情和时代气息

  文化思考

  今年是叶剑英同志诞辰125周年。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同时,叶剑英又是一位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善七律”的杰出诗人。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信中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韵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叶剑英常于军国政务之余,以诗言志。已知公开发表的诗作有140多首。他用诗作,抒发救国宏愿,追忆革命风云;他用诗作,赞美大好河山,讴歌社会主义。他的诗作,充满磅礴的革命激情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他的诗作,“放眼高歌”自抒情,使“画幅长留天地间”。

  以诗言志,愿以人类大同、民族复兴为己任。这是叶剑英戎马一生、贯穿诗作的灵魂所在。

  1915年,18岁的叶剑英在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前夕,写下了著名诗章《油岩题壁》:“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此时的叶剑英,放眼神州大地,远望祖国大好山河,阴霾当道,豺狼争斗,对国家的兴亡,感慨无限。为此,他不怨天尤人,而是拔剑而起,誓要力争群雄,为黎民百姓争取生存和发展权利。

  抗战初期,他奉命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主讲《游击战争概论》等课程,课余时间登临南岳祝融峰,写下了“誓荡扶桑儿”的豪迈诗篇。《登祝融峰》诗中曰:“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叶剑英站在衡山主峰,临风送目,触景生情,愿借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强劲雄风,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文化大革命”中,叶剑英也受到冲击,他谪居长沙,遥望汨罗江,赋七绝一首:“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叶剑英反复诵读《离骚》,他决心向屈原那样,行廉志洁、一尘不染,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

  叶剑英晚年写下的《题画竹》,更是把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人生的感悟,升华到最高境界。“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叶剑英一生,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永不停步。在对敌斗争、党内斗争和各种严峻考验面前,他始终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优秀共产党员、卓越领导人的业绩,书写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以诗述怀,倾吐对战友、对事业的深情厚爱。这是叶剑英落笔之重、诗意之深的情感佳作。

  1925年4月,珠海香洲军营发生兵变。他以一首《满江红·香洲烈士》直抒心怀。“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看搀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这首词格调悲壮、感情细腻,既表达了对烈士的悼念之情,更体现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1940 年5月,日军大举进攻我西北根据地,朱德在延安写下了七绝《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叶剑英辗转读到此诗后,有感于时局变幻,忧国忧民的他作诗附和:“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用灵巧之笔刻画了朱老总等抗日将士的英雄形象,勒马太行,收复山河,同仇敌忾,谱写一曲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必胜的壮美乐章。朱德看到叶剑英的和诗后,高兴地立即抄录下来,并题写“录剑英和余诗。朱德”。

  为纪念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叶剑英先后写过几首诗。惊悉左权英勇牺牲的消息,作为战友的叶剑英写下了《满江红·悼左权同志》。上半阕“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盛赞左权同志为驱除敌寇所立下赫赫战绩;下半阕“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在抒发对战友的怀念之情的同时,展望中华民族伟大抗战胜利前景。1962年建军节,叶剑英写下了《建军纪念日怀战烈》五首诗,其中有一首是写给左权的:“百团战后敌回马,铁壁合围势紧张;君正运筹思伏寇,千军转进一身亡。”为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日夜操劳的叶剑英,仍不断用战友用先烈的事迹来激励自己。

  面对“文革”内乱,叶剑英特书一首《虞美人·赠陈毅同志》词相赠:“串连炮打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严关过尽艰难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为公,共产宏图大道正朝东。”此诗深刻表达了处在逆境中的两位战友,肝胆相照,热情相助的真挚友谊。陈毅元帅读此诗后,从中感觉到战友之情深,得到极大的慰藉。提笔写道:“绝妙好词,陈毅拜读!”

  以诗寄情,抒发对故乡、对山河的赞美心声。这是叶剑英饱浸浓墨、由衷而发的纪行美诗。

  叶剑英一生写了不少纪行诗。他常把思绪与意境有机地结合,达到言志、思乡、抒情的多重诗意。如《西游杂咏(七首)》《草原纪游(十首)》《重游延安(三首)》《十三陵水库(二首)》,还有《大庆油田》《长江大桥》《由桂林舟游阳朔》《太湖小箕山晓望》《三游苏州》等。诗中我们看到了“叠叠梯田密密粮,通风水利足阳光”的大寨风貌;领略了“万照奇峰千幅画,游踪莫住碧莲间”的阳朔美景;神游了“铁道西驰向国门,莲天芳草见羊群”的内蒙古大草原。

  《羊石杂咏十绝》,是叶剑英在羊城广州以“乍逸闲情”之作。十首七言绝句内容彼此既相连,又各有偏重;笔墨浓淡、手法各具特色。连起来是一编,放开去可独立成章。诗中既有满腔热情,也有缠绵悱恻,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游肇庆七星岩》诗曰:“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也间。”叶剑英灵巧地把肇庆七星岩与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桂林阳朔融合看一起,吟诗后,便会使人激起游玩七星岩之趣。

  《七律·远望》:“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此诗颇为毛泽东同志关注赞赏。当年12月26日生日那天,毛泽东一字不差地把《七律·远望》书写下来送给家人,连在什么时候刊登在哪家报纸上,都记得一清二楚。

  诵读叶剑英诗词,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为党、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也深切体会到了他生命中的诗与词。这些经历了战争和岁月的洗礼,凝练了革命和建设辉煌的诗词,贯穿并刻录着叶剑英战斗一生的人生轨迹,也彰显出叶剑英崇高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情怀。

  (作者系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11
   第A3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4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5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国内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视觉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文创·闲情
   第A16版:生活周刊·美食·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论叶剑英诗歌中的革命激情和时代气息
运用系统观念推动各领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