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立市系列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他在2018年1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广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对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
发展实体经济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体经济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第一,发展实体经济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创新是第一动力,实体经济是开展研发活动的主阵地,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都依赖于实体部门。
第二,发展实体经济是推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协调是内生特点。实体经济囊括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大多领域,吸纳了经济活动中的大部分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有助于提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缩小区域和个体收入差距,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发展实体经济是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基石。开放是必由之路。无论是商品贸易还是服务供给,都离不开高质量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同时实体经济也为我国推进制度性开放提供物质基础。
第四,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保障。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实体经济涉及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能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为城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同时,实体经济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和生产资本,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加快实现共享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州实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挑战
广州具备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条件,进入新时代以来培育新动能成效显著。但在一些方面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广州发展实体经济基础十分坚实。广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拥有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202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内需市场对广州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广州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第二,广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目前,广州已形成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等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三五”时期以来,广州工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4.3%提高到59.7%。进入“十四五”广州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等领域,正在打造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广州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8%。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良好增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1%和22.9%。新能源汽车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快速产出,实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9%和44.8%。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较好,服务器、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显示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倍、60.5%、51.2%和44.6%。
第三,实体经济对广州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从广州自身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20%,到2020年下降到26.34%,与其他GDP排名前十位城市相比,比重相对较低,也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推动广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广州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因此,要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部署,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规律来看,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步下降是普遍特征,美国与日本的制造业下降时间分别是其人均收入达到16000美元和19000美元之时。广州目前人均GDP已达到23600美元,因此实体经济发展的抓手要放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才能发挥广州城市自身的优势。围绕“双十”产业集群,聚力打造汽车、软件和信创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绿色石化、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等十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夯实产业基础,带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坚持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破解广州实体经济大而不强的困境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一批核心关键领域的问题,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困境。特别是要利用好广州的基础科研优势,通过完善科创成果的转化和转让机制,补上产学研合作中的各类短板,强化创新对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效果。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要利用“粤信融”“信易贷”“中小融”等信息平台畅顺信贷供需对接,提升信贷的可获得性,为符合广州乃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的实体经济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资金和资本支持。鼓励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和数字科技企业加强合作,丰富数字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打通金融、政务、通信、电商、医疗、交通、教育、水电燃气等领域数据,搭建多元化数据平台,联通信息孤岛,为实体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提供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四,加快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抓住后疫情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高度重视产业的数字化、线上化发展趋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加快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链升级。
第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有责任、有能力在国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贡献力量、走在前列。要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维护经济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在未来的后疫情时期全球产业链动态调整中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努力稳定现有供应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布局,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系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主任,本文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2021年度课题“以开放合作引领广州建设新发展格局重要支点”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