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昨日颁发

广州获奖数占全省近3/4

    “广州造”机器人
    “广州造”机器人

  昨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自然科学奖2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技术发明奖1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科技进步奖14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104项),科技合作奖4人,合计180项(人)。

  在这个广东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中,广州再次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获奖134项,占总奖项的74.4%,位居全省第一,荣获1项特等奖和3项科技合作奖。

  记者梳理发现,广州所获的省科学技术奖项,除了在数量上、质量上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还凸显出三大特点:原始创新成果占比高,前瞻性、引领性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亮点纷呈,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产学研协同挑大梁,“龙头”牵手、上下游合作模式渐显。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龙锟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获奖134项 数量质量全省领先

  今年,广州地区的获奖项目领先优势明显。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中,从奖励级别看,广州市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0项(占全省83.3%)。从奖励类别看,获得自然科学奖19项(占全省86.4%)、技术发明奖9项(占全省75%)、科技进步奖103项(占全省72.5%);与暨南大学合作的马丁·班威尔、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丸岡啓二、与广州大学合作的巴丹尼等3名外籍人士荣获科技合作奖(占全省3/4)。其中,由广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并获奖111项、参与获奖23项。广州市获奖项目在数量上、质量上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

  2020年广州基础研究 经费投入110亿元

  201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一项成果,将人类“走出非洲”时间前推27万年。他们在陕西省蓝田县上陈村一带,新发现了一处距今约212万年的古人类旧石器地点,被评为国际“近十年人类演化领域最重大发现”。4年后,朱照宇带领团队以“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及其早期人类演化新发现”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180个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有22项,占比达到12.2%。而其中,广州地区团队领衔的获奖数达19项,占全省86.4%。2020年,广州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10亿元,占全市R&D经费的比重达14.2%,创历史新高,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完成的“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改变对水资源的调控机理研究”包含了多组数学模型,揭示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地球表面)特征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变化。例如,研究发现东江流域近50年(1961年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从20%恢复到60%,森林恢复对径流产生了正作用,湿润指数减少则对径流产生了负作用。

  生命健康方面,广州是全国三大医疗资源重镇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团队的“肝癌侵蚀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中山大学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等成果均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表彰。

  在广州,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正在蓄势崛起。

  广州79.4%获奖项目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年度科技进步奖共有142项获奖,这批获奖项目成果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成果产业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3757.34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644.03亿元,在其他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2545.82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364.28亿元。

  广州团队在关键领域获奖成绩也相当亮眼。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奖项目占广州市获奖总数的79.4%,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优势最为明显,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21.3%。

  电子信息领域,暨南大学团队领衔的“复杂用户环境下数据安全理论与方法”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关注时下热门的数据安全问题,相关成果推动了密码技术在数据共享与国家安防的落地应用。

  节能环保与新材料领域,华南理工大学团队领衔的“动态表面海洋防污材料及配套防护技术”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动态表面防污”策略,并发明了系列生物降解高分子基动态表面防污材料及配套防护技术,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31件,其中美国、日本、新加坡专利各1件,打破了国外防污技术的垄断。

  产学研协同创新挑大梁

  在夜间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均已下班,一台“广州造”机器人开始忙碌起来。在设备摆放极其纷杂的场地里,这台机器人采用3%的过氧化氢进行干雾消毒,并针对重点区域可开启紫外线加强消毒,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消毒工作。随后它回到待机区充电待命。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科学院智能制造所等单位通力合作的“院感防控智能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正是该技术项目产出了这台“广州造”机器人。

  2021年获奖项目中,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项目共104个,其中与企业共同获奖项目77个,支持在穗企业获奖项目36个,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农业等领域。

  “这充分体现了广州地区高校院所在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具备较强实力,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氛围良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有效支撑了本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由中山大学、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高校“龙头”与企业“龙头”牵手,产业上下游协同,聚焦海量数据的算法与应用,研究成果已在公共交通、智能安防、智慧政务等行业落地,并且助力了疫情防控。

  “十三五”至今,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数倍增长,并汇聚了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下一步,广州将在保持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稳中有增的同时,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本化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说。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太空这半年 三人这样过
   第A6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7版:要闻
   第A8版:体育·文娱
广州获奖数占全省近3/4
构建“食品微生物大数据库” 冷板凳研究终有大作为
广州公布今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广东省电子居住证将于6月1日启用
以更实举措抓重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坚定信心决心 坚决果断打好疫情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