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港太古仓复建区项目正式开工。据报道,它将以微改造的方式进行,目标是成为广州“首个以港口码头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艺术休闲地”。
红砖墙、灰水塔、横卧江面的丁字码头……如果太古仓是一本书,这可能是它封面的图景。太古仓是老广口中的“白蚬壳”。老一辈广州人,喜欢坐在距此不远处的白鹅潭饮茶、叹江景;年轻的后生仔,则常驻足在码头上的牛扒餐吧前,为选坐室内看驻场表演、还是坐室外拍夕阳而纠结不已。身为一个新广州人,我的太古仓码头记忆里,有游艇奶茶的滋味,看时装周表演的激动,以及在旧厂房改造而成、有两层楼那么高的“五钻级大酒楼”吃广式喜宴的欢乐……如果太古仓是一本书,每位阅读者写下的注脚不同。可无论什么时候来到这里,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那段记忆。太古仓就像一本城市小说,随着读者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厚”。
对于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关太古仓的记忆同样韵味悠长,深远动人。回溯其110多年的历史,太古仓从“洋行”到“港口”,再到广州“最早进行转型开发的旧码头、旧仓库之一”“第一个亲水创意办公空间”,直至今天“打造首个以港口码头文化为主题的地标”。每一帧历史影像,都成为极具活力与张力的肌理,让此地蓬勃脉动。那一座座英式仓库,那一个个见证了洋舶云集、贸易繁盛的码头,让人们在浓郁独特的工业韵味中流连忘返。太古仓就像一本历史典籍,随着岁月的沉淀而越来越“厚”。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文化建筑让一座城市更有“书卷气”。走进太古仓码头,就如同打开一座城市记忆的宝库,打开一本越来越厚的书。
这本书属于这座城市每个人,无论他长住或是旅居,生长于斯还是匆匆路过。因此,今天我们复建太古仓,要像修建自家的屋顶一样,善于保护和利用它在不同阶段的城市记忆,让我们的孩子在任何时候翻开这本书,都能一探当年“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自成群”的景象。
书中故事,一页页叠在一起,才能被赋予更多意义,任何一个单独的篇章都无法成说。幸福的是,按照公布的项目内容,这次复建项目仍会秉承“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改造理念,通过微改造,太古仓码头的“滨水”“港口”“洋行”等元素都将完好保留下来,并进一步拓深拓宽。这是市民的幸福,也是城市的亮色。我们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历史文化根脉,挖掘更多潜在价值,让城市记忆在活力迸发中永远青春。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