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微评

胡俊

  “山寨职业证书”,得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将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

  微评:整治“山寨职业证书”,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不少“山寨职业证书”都是蹭新职业的热点,如所谓碳排放管理师。新职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并让这些人对新职业有正确认知,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让人才实现“自我增值”,从而推动行业整体步入上升通道。违纪违规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的存在,不仅会扰乱对新职业的认知,更不利于人才成长。新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将这些“绊脚石”挪开。而“破”的同时也要“立”。要尽快明确新职业技能标准,加快确立“技能养成”和水平等级评价体系。

  “不用还”的贷款,你信?

  实际只拿到30万元,却背负150万元债务;贪了点小便宜,却涉嫌成为洗钱犯罪的一环……近日,有媒体揭秘“不用还的贷款”背后的套路,提醒消费者要多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

  微评:要时刻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的话,那十有八九是陷阱。而在消费者自身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方面,制定统一规则,并加大宣传力度,以公开、透明促公平、公正,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相关机构平台的风险监管和监测,督促其“以用户为本”,诚信、规范地经营。如此,方能铲除各类假借贷款坑害消费者行为的生存土壤。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坚持就是胜利·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6版:坚持就是胜利·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深度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坚持就是胜利,共护美好家园
大师设计,用小项目写就大文章
共护家园
让“个人碳账户”成为绿色生活名片
食物贴金的智商税,别再交了
微评
签收即认可?“霸王,别寄”
给灵活就业者系上“安全带”
重视“超龄农民工转型”命题
“野性消费”背后的理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