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人大代表尹兆林建议:

完善支持政策 为氢能源“开路”

贾政、张露
尹兆林

  代表委员履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贾政、张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尹兆林聚焦“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利用,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石化行业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且任务艰巨,使用绿电、绿氢、核电等零碳、低碳新能源,是降低企业碳排放量的重要路径。”尹兆林建议国家加快出台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开发利用新能源。

  作为大型石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尹兆林建议,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出台绿色能源碳核减政策,尽快出台企业使用绿电、核电等零碳、低碳电力的碳排放核减指南及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绿电使用比例。

  在审批方面,尹兆林建议开通企业实施新能源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层层规划限制、层层行政审批备案,提高审批效率。此外,对企业利用内部资源实施新能源替代的项目免予审批,赋予企业就近开发可利用资源的优先权。

  加大财税优惠支持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两手发力,将政府和市场更好结合起来,发挥效应。对此,尹兆林建议出台财税政策,减少企业推动洁净能源发展的资金压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尹兆林还建议扩大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享受范围,并且提高优惠比例。比如,将企业生产销售绿氢产品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范围,恢复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并将洁净能源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提高到100%。

  同时,对纳税人因生产销售洁净能源产品带来的收入,比照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模式减免企业所得税,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氢能发展方兴未艾。氢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等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尹兆林建议加快完善氢能源产用支持政策。

  高排放运输工具低碳化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零碳排放、通过氢燃料电池转换效率可达60%~80%等优势。”尹兆林认为,随着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氢能将成为交通领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大型公交、重卡、轮船等高耗能、高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能源替代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氢能汽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保有量偏低,氢能生产和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氢能的规模化发展。”为此,尹兆林建议国家加快完善氢能源产用支持政策,包括加大绿氢装置及加氢站建设补贴、氢能售价补贴、氢能汽车购置补贴力度,实行氢能生产和储输设备免税政策,促进氢燃料技术和氢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标题导航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晨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代表尹兆林建议:~~~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总理答记者问
   第A4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5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6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7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文娱·闲情
   第A12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完善支持政策 为氢能源“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