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提法,深刻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文化品格与精神特质,体现了其理论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内在合一。
植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沃土,呈现出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来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发展,也来自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吸收内化。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5000多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继承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从5000多年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中汲取了强大的创造动力、发展信念与进取意志,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品格与中国精神特质。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正是饱含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赓续中华文明血脉中回应时代课题。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照搬套用,而是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伟大成果。民为邦本、和合大同、天下为公、自省自新等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与传统美德,转化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我革命”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世致用、阴阳辩证、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等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与哲学观念,转化生成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坚持系统观念”“新发展理念”等治国理政新方法新思维新智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新时代党推进一系列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又提炼升华出伟大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国精神提升了新的时代价值、理论高度与发展动力。
凝练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核心要义,指导当代中国人民丰富精神世界。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与精神都通过漫长的历史代代相传深植于人内心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对于个人来说,没有文化与精神充实的内心世界是不可想象的。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当代中国人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应对个人生活、社会变迁、民族发展过程中种种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需求,汲取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中丰富的人生智慧、高尚的道德情操、充沛的情感意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凝练升华成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以及方法论、认识论为一体的系统哲学,为每个中国人在当今时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人生、创造人生提供具备哲学高度与理论深度的思想指引。
标识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先进性,引领当今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饱含丰富的社会治理观、高尚的社会理想观与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曾使得传统中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领先于其他民族国家。但是,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一度丧失了国际文化体系中的先进地位。一百年来,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使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重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在新时代最可宝贵的思想精华,它将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开创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和话语体系,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成为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体系。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