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理“有偿实习”需用平台之力

  评论员观察

  新春伊始,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进入高峰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地方的知名公司存在“有偿实习”的歪风邪气。有些高校毕业生仅为获取一个实习机会,就需向个人或中介支付数万元。

  有人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想借此花钱走“捷径”,为入职高薪岗位做准备。加之一些企业内部员工和中介机构“作祟”,主动迎合这种“需求”,这才催生了“有偿实习”。照此逻辑推断,治理“有偿实习”,只需严厉惩戒非法中介、堵住钻营的通道就可以了。然而,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试想,为什么有学生会去走所谓的捷径?一是不走捷径会达不到预期,或者需要更辛苦地付出;二是可走的路不多,可选择的机会不多。所以,一方面,要多多开辟实习的路径,让优质的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需求。换言之,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增加高校实习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维护好公平实习、公平就业的环境,让寻找捷径的人回到正确的路子上来。其中,保障学生实习拥有充分选择权格外重要。要防止高校实习“一刀切”和“拍脑袋”决策,杜绝高校学生“被实习”现象。校方还要为学生做好服务保障,譬如事前开展实习调研、事中及时回访、事后指导撰写实习报告,确保学生用好实习选择权。

  要想方设法增加高校实习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搭建精准撮合供需对接的信息化平台。因为,运用平台之力破解问题的好处多多。譬如,能够深挖实习资源,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全过程管理等等。一些地方、一些高校已有比较好的探索。譬如,浙江的高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创建“校友邦”大学生学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远超1:2的岗位配置。学生、老师和企业还可在平台上实现三方交流,配套实习检查督导机制,科学考核出勤率、换岗率、企业评估数据等指标来实现全过程监管。

  当“有偿实习”危害到正常的社会秩序,监管部门必须出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更何况,一些高校毕业生上当受骗,没拿到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还花了一笔不菲的中介费。所以,有必要把具有实习违规行为的企业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失信联合惩戒。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广告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迎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9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下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盘民生棋
检查结果互认,让信任提升幸福感
寻味美食街 重在文化味
方寸之间,守住匠心
警惕“网红”运动伤害孩子
个人收款码
治理“有偿实习”需用平台之力
“老人服务老人”值得推广
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