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年“计划书”
继续推动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
2022年新增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800辆,2023年实现100%纯电动化;推进泥头车纯电动化或氢能化。
重点断面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
尽快补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短板,力争尽快实现重点断面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准入管理。
继续深化碳普惠工作
增加更多的碳普惠场景,在社区、会议、出行、消费等更多生活场景探索推广实施碳普惠制;鼓励本地企业、项目、活动购买广州本地产生的碳减排量实施碳中和。
2022年新年伊始,“广州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字幕再次登上广州塔,“广州蓝”常驻羊城。2022年广州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谋划做好新的一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变,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多更大的力量。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各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继续深化碳普惠工作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共广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绿色成为广州最亮丽的底色。
在绿色低碳方面,2022年,广州将贯彻落实国家、省任务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广州实际情况,继续深化碳普惠工作。增加更多的碳普惠场景,在社区、会议、出行、消费等更多生活场景探索推广实施碳普惠制,让更多的市民能参与进来;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开发具有核证价值的碳减排项目,并争取获得国家、省的核证备案,通过市场实现价值,从而激励自愿减排项目的实施;鼓励本地企业、项目、活动购买广州产生的碳减排量促进碳中和,加强有关减排量项目、减排情况、碳中和等信息披露和管理;四是加大碳普惠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丰富多样的低碳宣传活动,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和知识。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碳普惠是广州主动对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要求。
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市生态环境局表示,目前广州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臭氧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臭氧虽连续两年压线达标,上升趋势有所遏制,但达标成效尚不稳固,同时PM10污染防控压力大。另一方面水环境治理基础不牢固,持续全面达到考核要求任务艰巨。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涉疫医疗垃圾收运处置统筹监管、生态环境垂直管理改革等工作,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按照“控车、降尘、减油气”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夯实全面达标成效,推进2010年-2013年注册登记的国三营运柴油车1.3万辆提前淘汰;继续推动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2022年新增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800辆,2023年实现100%纯电动化;推进泥头车纯电动化或氢能化;联合财政、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实施财政激励,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清洁化水平,推进深度治理和分级管控;提升扬尘精细化监管水平。
按照“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围绕考核断面水质巩固提升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督促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按计划推进,切实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尽快补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短板,力争尽快实现重点断面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坚持陆海统筹,推动实施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全面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等。
按照“源头管控,风险防范”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治理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防控新建企业新增污染。深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分类管理。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准入管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