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对企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生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立足于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需要,着力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真正让监管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这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须因时而变,加快落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而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限的监管资源和增长的监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能够适应市场监管形势的需要,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实现监管资源科学配置,促进市场主体自律,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譬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重点指标监测,及早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前移监管关口,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

  须随事而制,为科学推进因企施策夯基垒台。企业发展千差万别,需要积极、审慎而灵活的政策导向。通过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分门别类研判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及时预警企业风险,能够为科学精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未雨绸缪地防止个别企业信用风险累积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譬如,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融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专业领域风险防控,探索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再譬如,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利用信用监管工具开出治理“药方”,有效开展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

  须独开生面,让守信激励看得见、摸得着。对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要让他们能够轻轻松松干好事业。对违法经营、不按市场规律出牌的企业,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监管“长牙”“带电”的力量。为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方面能够激活政务服务创新,更有效地降低监管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下大力气提升信用水平,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真正让监管管出公平、管出质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眼下,国内部分地区已先行先试,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展开了有益探索。面对市场监管新态势,全社会应当紧抓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机遇,弘扬诚信价值观,展现信用力量,传递信用“正能量”,持续提升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育先机、开新局。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3版:深锐周刊
   第A14版:深锐周刊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让对企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心态更成熟 奥运更精彩
滑雪医生,折射冬奥硬实力
注入活水,让老字号续写不老传奇
新能源二手车
年轻人,在爱宠物中更好爱生活
第三方评估利于“双减”巩固战果
学历提升要防“包获文凭”陷阱
尊重不幸者追求快乐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