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向网络暴力亮出法律利剑

  热评

  近日,有法律界人士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针对网络暴力的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及相关规定中,应考虑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出台专项立法”。

  提到网络暴力,不少人都会想到2020年的“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事件中,杭州市民谷女士被一个所谓“玩笑”击中,深受网络暴力的伤害。在谣言的不断被转发、发酵中,她也遭遇了被公司劝退、被诊断为“抑郁状态”等打击。

  从这起事件及其他类似事件中,可以发现网络暴力一些新特点。如,诽谤对象不再只是公众人物,还可能是普通人;造谣者不再只是熟人,还可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获取及转发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谣言的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所带来的伤害亦然。防治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环境,已是迫在眉睫,否则,网络空间几无安全可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那么,又该如何防治呢?出台专项立法固然很好,但也要看到,这需要时间。现阶段,我们需要迅速行动起来,针对网络暴力泛滥的主要原因各个击破。首先,针对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并探讨加大对相关行为处罚力度的可能性。对此,有专家建议,在侮辱罪、诽谤罪中增加“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档次,并升档刑罚,以体现刑法应有的威慑力。其次,针对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助力被诽谤者依法维权。“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中,在当地司法机关的介入下,此案由刑事自诉转为刑事公诉,对全社会都具有标杆作用。最后,在事后救济之外,也须注重事前预防,要通过完善立法,压实平台的事先审查责任。

  从长远来看,除了推动专项立法之外,还需在普法上再加一把力。要通过以案说法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让身处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个浅显的道理,在网络中输入每一个字,每一次转发、点赞都心中有法,而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则如谷女士一般坚定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2“虎”力全开向未来
   第A3版:2022“虎”力全开向未来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2“虎”力全开向未来
   第A6版:新春走基层
   第A7版:新春走基层
   第A8版:要闻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教育周刊
   第A13版:教育周刊·人物
   第A14版:粤韵周刊
   第A15版:粤韵周刊
   第A16版:经济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改革再加码,营商环境更优化
女子体育热,未必只有市场一条路
“爱”拼才有“凌”突破
读懂“一墩难求”背后的新期盼
从教育均衡着手破解“就近入学”难题
高速“零点收费”应更人性化
向网络暴力亮出法律利剑
“囤积症”该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