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话你知
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是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语言。清代学者陈澧认为广州方言的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韵》,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粤语是唐宋时期的“国语”。粤语标准音为广府话中的广州话。
每逢过年,人们与亲朋好友见面时,都习惯互道祝福。“广式”过年祝福语,除了非常流行的“新年好!恭喜发财”外,还有很多有特色的语句,比如:
对方是生意人,就说:“祝您生意兴隆!常赚常有!盘满钵满!”
对方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说:“祝您前程似锦!捞乜都掂!”
对方是管理人员,就说:“祝您步步高升!得心应手!掂过碌蔗!”
对方是老人,就说:“祝您身体健康!子孙满堂!长命百岁!日日笑到四万咁口!”
对方是女士,就说:“祝你靓到爆镜!永不巢皮!食极都唔肥!”
许多粤味祝福语,外地人往往半懂不懂,甚至一头雾水。即便是看到文字,有些词句也需要解释才明白。
比如,“捞乜都掂”的意思是“干哪一行都有出息”;“掂过碌蔗”的字面意思是“比甘蔗还直”,实际意思是“事业成功,飞黄腾达”;“笑到四万咁口”的意思是“笑得很开心”;“永不巢皮”的字面意思是“永远不会长皱纹”,实际意思是“永远美丽”。
了解一点粤语的声调特色、用词特色、语法特色及习惯用语,想“听懂广州”,其实并非难事。
1 粤语有“九声六调”
粤语的“九声六调”,指九种发声、六种调值。九声分别是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因阴平和阴入调值相等,阴去和中入调值相等,阳去和阳入调值相等,所以实际上只有六个基本调值。
声调是汉语中极重要的元素,粤语的声调多而复杂。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律是依据不同的声调而定,声调越多,就越能领会和欣赏古诗词中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2 有全套入声字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古代的入声字,全套都保留在粤语中。
我们平时说话,没有入声不会影响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而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平仄格律,尤其是押韵用字,非常讲究。古人写诗词押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往往要根据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情绪而定。如欲表达郁闷、激愤等情绪,会专门使用入声韵,如曹植的《七步诗》、柳宗元的《江雪》、柳永的《雨霖铃》等。
3 文雅古字词多
广州人说话,经常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古雅的“文言文”,比如:
“得闲饮茶”(有空喝茶)、“几时得闲嚟坐下”(什么时候有空来坐坐),“几时”和“得闲”都是古语,苏东坡有“明月几时有”的名句,“得闲”也出现在他的《病中游祖塔院》:“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今日接待咗几多客人”(今天接待了多少客人),“几多”是古语,可追溯至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此外,还有“皆因”(因为)、“且勿论”(先不说)、“下昼”(下午)、“亦”(也)、“走”(跑)、“食”(吃)、“饮”(喝)、“畀”(给)、“着”(穿)等,都是古代的常用字词。
4 单音节词多
在汉语上古时期,单音节词在数量上几乎占绝对优势,在粤语中,单音节词仍占有相当分量。例如:台(桌子)、凳(椅子)、衫(衣服)、裤(裤子)、裙(裙子)、鞋(鞋子)、袜(袜子)、眼(眼睛)、耳(耳朵)、鼻(鼻子)、尾(尾巴)、女(女儿)、仔(儿子)等,这些单音节词绝大部分是名词。动词也有很多单音节词,如走路叫“行”,站立叫“企”,看东西叫“睇”。与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表意简明,符合口语交流原则。
5 名词后缀多用“仔”
粤语名词后缀很少用“子”,而是经常用“仔”。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广州凡物小者皆曰仔。良家子曰亚官仔,耕傭曰耕仔,小贩曰贩仔,游手者曰散仔,船中司灶者曰火仔,无赖曰打仔。
除了屈大均列举的这些“仔”,还有“手仔”(小手)、“凳仔”(小凳子)、“雀仔”(小鸟)、“屋仔”(小房子)等。粤语名词加后缀“仔”不一定表示“物小者”,有时也表示亲昵,如“哥哥仔”(小哥哥)、“叔仔”(指与自己年纪相当的叔辈)。
其他的后缀,还有“佬”“公”“婆”“哥”“女”“妹”“精”“友”等,如“高佬”(高个子的人)、“细路哥”(小孩)、“马骝精”(调皮鬼)、“污糟猫”(不讲卫生的人)等。
6 词序多保留古汉语原状
古汉语中,词序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都是常见现象。
定语后置是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粤语常见这种现象,如“人客”(客人)等。
粤语的状语后置也常见,如在表达对某个人的感谢时,广州人会说:“唔该晒你。”其中,“唔该”是“感谢”的意思,“晒”是“十分”的意思。又如“我先走”,粤语是说“我走先”,把“先”字放在后面。
宾语前置也有,比如“给我一本书”,粤语说成“畀本书我”。
并列结构词汇,粤语也会出现倒置现象,如把“整齐”说成“齐整”,把“拥挤”说成“挤拥”。
7 经常省略词语
粤语不仅单音节词多,在词语的使用上也常常避繁趋简,能省则省,比如:“你去边”(你去哪里)、“今晚想食咩”(今晚想吃什么)、“部车几正”(这辆车很好)、“件衫几钱”(这件衣服多少钱)、“我有睇”(我看过了)、“点解咁”(为什么这样子)、“顶硬上”(迎难而上),这类短句,简洁如古文。长句也是如此,基本上将可以省略的词语都省略掉。
8 自创词和外来语多
粤语中的创新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要听懂粤语,先要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如“嘢”(东西)、“闹”(骂)、“喊”(哭)、“靓”(漂亮)、“掂”(妥当)、“揾”(找)、“点解”(为什么)、“依家”(现在)、“巴闭”(了不得)、“执笠”(倒闭)、“执生”(随机应变)等。
从清末开始,粤语陆续吸收了很多外来语,如“的士”(出租车)、“士多”(小商店)、“埋单”(结账)、“波”(球)、“花臣”(花样)等,使用频率很高。
9 民间俚语歇后语风趣诙谐
粤语中多俚语,多歇后语,风趣诙谐。
粤语中的俚语数不胜数,如遇到麻烦就说“一身蚁”,脾气暴躁叫“炮仗颈”,做事有条不紊叫“有纹有路”,数目要分明叫“数还数,路还路”,忘恩负义叫“食碗面反碗底”……
粤语歇后语值得回味,如:“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歇后语表现手法丰富,生动幽默,富有市井气息。
10 讲究意头
很多广州人讲究意头,这种习俗反映到语言上,也是如此。比如,过年发红包,叫“派利是”;空置的房屋,不说“空”字,因“空”与“凶”谐音,所以改叫“吉屋”。
又如在菜市场,见到猪肝叫“猪润”,是嫌“肝”字不好听;见到丝瓜,因“丝”与“输”谐音,就叫“胜瓜”。
广州人过年吃饭要有鸡和生菜,称鸡为“大吉”,称生菜为“生财”。还要有猪手,寓意“发财就手”。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