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赓续城市文脉 激发城市活力

  两会看台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赓续广州城市文脉,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传承和利用。多位代表委员也围绕广州如何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大力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广州是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加上城市中心一直未曾有过大的迁移,因此,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众多。以北京路、高第街为中心的传统中轴地区,以新河浦为中心的东山片区,以沙面、恩宁路为主的西关片区,均各具特色。在城市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赓续广州城市文脉、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广州城市文脉,要加强规划引领。要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全面提升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水平。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系统谋划,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从城市功能和区域发展出发,对接国家战略,融入湾区发展,衔接国家、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把面向2035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好、实施好,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赓续广州城市文脉,要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城市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文化特色。目前广州不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活化利用,但对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建筑背后的故事还挖掘不足,文化业态特色不够突出。高水平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全面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彰显广州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

  赓续广州城市文脉,要注重以人为本。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更新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公众参与平台,让原居民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让他们在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

  赓续广州城市文脉,要用好科技与文化的合力。在文化街区与文化建筑的保护和活化中,无人机、激光扫描、VR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已经大量使用。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不仅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新的修复手段,“一部手机游老广州·文旅VR全景地图”等文化产品,也让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变得“可看、可听、可读、可约、可享”,让文化传承更具时代气息。

  保育历史,涵养文化,记住乡愁,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擦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将不断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2广州两会·权威发布
   第A3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6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8版:专题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北京冬奥会·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金融赋能,撑起大湾区“创新脊梁”
赓续城市文脉 激发城市活力
名师“双加”,赋能“双减”
就地过年
“廉关”让“年味”更浓
让“云拜年”成为春节新时尚
微评
“带娃上班”新模式值得鼓励
“花城看花”,春在千门万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