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也是决定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地区,经济总量长期全国领先,制造业基础雄厚,创新主体高度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明显,创新环境开放包容,企业国际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具备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现实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对标国际先进湾区,以更大力度和作为推进大湾区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源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科技自立自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
大湾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突破,坚持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相互支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充分应用,为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源头活水。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扩大财政投入比重,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快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改革教育培养体制、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大力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和干事创业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率先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当前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的隐患和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大湾区要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引导,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持续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重大科技专项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地方协同,完善与国家部委和院所的合作会商协调机制,鼓励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央企在大湾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关联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湾区路径”,切实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要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大湾区要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保障机制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省实验室为中坚力量,以各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持续提升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提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创新基础能力。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协同创新是推动大湾区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路径。大湾区产业和创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以协同创新推动大湾区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的需求十分迫切。大湾区要深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树立“湾区一盘棋”理念,积极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加强创新要素对接,打造创新政策共同体,统筹协调产业规划定位、科技资源布置、创新政策制定和项目建设布局。鼓励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利用港澳科教资源和国际化优势,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研究院、共享产学研资源、开放式人才资源库等方式,开展重点产业、核心项目、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探索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建设深港、穗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示范园区。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科技自立自强不等于自给自足、闭门造车。开放是大湾区的重要特色。大湾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充分集聚国内外基础研究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引资引智引技视野和渠道,建立海外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清单,突出对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国际顶尖科学家、优秀青年人才的招引力度,完善大湾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加快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人才交流,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技术溢出。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18CJL028)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