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孩子总是一遍遍干着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你是否常常感到不解,以为孩子在调皮捣蛋?尤其是当他一遍遍扔东西,反复把小玩具、小扣子堆在一起,你是不是想破头也不明白他的小脑袋瓜到底在琢磨什么?
幼儿是怎样认识世界和学习的?儿童特有行为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思维秘密?英国学前教育专家用图式法解开幼儿思维发展的奥秘。让父母、教育者帮助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作为家长,你知道“图式”理论吗?
儿童心理学家用一个专门的词语来称呼孩子这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这个词叫作“图式”。“图式”的概念起源于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让·皮亚杰,后来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绕不过去的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不少家长在了解了“图式”的相关知识后,发出恍然大悟的感慨,他们说:“原来这就是我儿子口袋里总是装满石头的原因!现在我意识到他做那些事不是故意烦我, 他只是想在小袋子里收集一些东西而已。”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抽象,别着急,书中列举中了多种图式表,对照着看,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几种与表中类似的行为,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正在被哪种图式所影响。
你可能又要问了,知道是哪种图式又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太大了!第一大用处就是解决你的烦恼,知道“哦,原来孩子不是在故意气我”。再往深里说,了解图式,不仅能帮孩子摆脱对某一种活动的“沉迷”,还能让我们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来看书中一个关于“覆盖/容纳”图式的真实案例。3岁5个月的洛伊丝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弟弟乔克躺在婴儿床上,然后她又把一片纸(假装是毯子)盖在画上,并说:“我用毯子把他盖住了。”接着她又说:“我要把婴儿床放进橱柜里,然后把橱柜放进洞穴里。”
如果我们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洛伊丝把弟弟放进橱柜、又放进洞穴的行为,表现的是一种“同胞敌对”,说明了洛伊丝对弟弟的厌恶之情。而图式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用更具全局性的眼光观察孩子,把他们的行为关联起来看待。在洛伊丝的故事中,无论是给弟弟盖毯子的温馨之举,还是后来把弟弟放进橱柜和洞穴的危险行动,其实都是在丰富关于“覆盖/容纳”图式的各种体验,来探究“内部”这个观念。随着“覆盖/容纳”图式的发展,孩子即将学习到的便是关于大小、位置、容积、体积、形状、数量之类的数学概念。
通过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进行学习,是拓展儿童思维的好方法。不过,必须强调的是,你提议的活动必须符合孩子当前的行为图式,要不孩子可能不会有那么大兴趣。还用“容纳”图式来举例,如果孩子对“容纳/覆盖”的图式感兴趣,你可以寻找这几类故事给他,比如将几个物体叠在一起、做遮盖物、伪装和打扮等。睡前认知书《晚安,宝贝蝙蝠》里,小蝙蝠不想睡觉,而其他动物们早已在它们各式各样温暖的窝中入睡;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对于那些想去理解什么是衣服和覆盖的儿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经典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讲的是一个全身五颜六色的大象,为了被同伴接纳,就给自己的身体覆盖了一层灰色的泥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