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压线冲刺阶段。经过六年多时间的辛勤付出,“冬奥之花”即将迎来绽放的璀璨时刻。
六年多来,冬奥会相关的每个领域都凝结着冬奥人的智慧与心血。而有的原来与冬奥会似乎毫无关系的人,也因它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同见证了北京冬奥会的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白志标
因服务冬奥免费学习冬奥冰雪知识,成了滑冰教练员
站在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学具大厅前,39岁的延庆当地人李伟侃侃而谈,全身的滑雪装备,胳膊上“教练”袖标显示出他的身份,“我现在是北京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队员,还是国家和国际职业资格滑雪指导员、滑冰教练员,在之前‘相约北京’雪橇世界杯还担任国内技术裁判。”
眼前的李伟很难与燃气公司技术员、社工、环卫车驾驶员联系起来,这些是他进入冰雪运动前的身份,“可以说从没想过现在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做梦都不会梦到,我会成为滑雪指导员,高山滑雪裁判。”而他人生轨迹发生改变是在几年前的延庆“服务冬奥世园、促进绿色发展”大培训后,在当地的组织和培训下,李伟免费学习了冬奥冰雪知识,尤其是通过系统的滑雪技能训练,在短时间里快速提升滑雪能力,随后考取了滑雪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五级证书、高山滑雪二级裁判证书,他现在正在等待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给自己颁发国际雪橇裁判证。
李伟说,因为冬奥会延庆农民滑雪队应运而生,自己也第一时间加入了滑雪队。“我们这支农民滑雪队全都来自农村,不是在农村务农就是进城打工,队中还有不少是女队员,大家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冰雪运动。”他坦言,让大家能心无旁骛地加入到冰雪运动中,与延庆当地的大力支持,让大家能得以免费得到专业的滑雪培训。
一年前还是饭馆配菜工,今成滑雪场专职初级教练
根据延庆人力社保局的数据,当地基于冬奥会服务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际需求,着力打造冰雪技能人才队伍,制定了制冰师、滑雪教练员、无人机驾驶员等83个新职业(工种)培训标准和补贴标准,开展滑雪教练员、浇冰技师等冰雪技能培训6508人次,7322人次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促进全区1400余人吃上了“冰雪饭”。在吃“冰雪饭”的人中还有24岁的延庆康庄本地小伙赵冰,身着滑雪服、脚踩滑雪板,给初学滑雪的爱好者认真讲解滑雪动作的他,在一年前还只是延庆一家饭馆的专业配菜工。
“我是厨师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的主要是刀工,在厨房做配菜工,每天从早要忙到晚上,与外界基本没有接触,因此也不善于与人交流。”在与赵冰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小伙子的不善言辞,他说现在的自己比过去已经改变了很多,“自从参加了延庆大培训,加入到滑雪中后,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整个人的变化,接触的人多了,尤其是体验到滑雪运动带来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可以说,如果不是延庆政府提供免费滑雪培训,我估计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与滑雪运动有关联。”
赵冰介绍,延庆区“五年十万人大培训”让自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从高级道上滑下来,“虽然不能像人家那些高手做出很好看的滑行动作,但至少可以不费劲地完成滑行。我是从2020年年底开始走上雪道的,现在我已经拿到了中瑞国际双认证的瑞士滑雪学校儿童指导员证书、国家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五级(滑雪)证书,成了滑雪场的一名专职初级教练。”他说,现在自己的收入与在饭馆时相比超了一倍还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也多了,很满意现在这种状态,至于说冬奥会后干什么,我想肯定是继续当滑雪教练。”
挖掘机司机偶然接受培训,成为浇冰师
与李伟和赵冰不同,50岁的王卫民从挖掘机司机变身为如今的冰场浇冰师完全是因为女儿。他说,自己原本是一名挖掘机司机,工作并不固定,属于有活儿就去干,没活儿就歇着,因为女儿是延庆短道速滑队的队员,自己会带着女儿去进行训练,一次偶然机会看到有浇冰师培训,而且是面向全体延庆居民,不收任何学费,培训合格还推荐工作。
王卫民工作的冰场负责人表示,“参加我们初期培训的有100多人,很多是开了多年车的老司机,大家可能不知道,驾驶浇冰车看起来虽然与开车很像,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成为一名合格浇冰师的,尤其是考验拐弯、行驶速度控制,直接关系到冰面平整和厚度均匀,经过几轮淘汰大约30人进入到最后阶段,最终王卫民师傅过关了。”而在王卫民看来,自己能考核合格并成为冰场的浇冰师,与女儿的督促也分不开,“她经常说,爸,你可要把冰浇好,不然影响我的成绩,所以每次女儿滑完我都要问问冰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