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东莞市文化馆在非遗的传承、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都进行了系列有效的探索

创新求发展

非遗活起来

2021东莞非遗季启动仪式
“非遗小姐姐”成为东莞非遗的形象代言人。

  千万人口,万亿GDP,东莞即将迈上“双万”城市新起点。记者了解到,东莞文旅系统正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品质文化之都建设。

  兼具传统和现代的非遗作为文化百花园里的奇葩,极易挑动市民的情感神经,强化城市归属感。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馆在非遗的传承、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图片由东莞市文化馆提供

  传承——延续火种

  去年11月29日,市级非遗项目“刘氏毫火针疗法”举行拜师礼,代表性传承人刘恩明按照中医传统拜师礼仪收徒,9位医生被纳入门下作为“入室弟子”, 22位医生被纳为“入门弟子”。

  拜师仪式由东莞市文化馆提供场地、组织和宣传,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见证。“赋予非遗传承更多的仪式感,让师徒都更有使命感。”东莞市文化馆非遗部副主任黄凤琼告诉记者,“耕耘树艺”非遗拜师礼是去年该馆非遗文化季十大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传承人自主择徒的方式完成非遗的代际传承。

  目前,东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34个,市级102个。非遗的传承首先要做的是延续火种。近年来,东莞一方面强化资金保障,市级及以上的传承人至少都能获得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助,市财政还对濒危项目、非遗工作站、新增省级及以上非遗进行倾斜,并提供外出培训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则强化健康保障。2019年开始,东莞在全省首创了非遗传人健康档案管理计划,像对待高级人才一样,借助社会资源免费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健康体检,并建立档案,跟踪服务。

  传播——扩大影响

  上月9日,在新开通的赣深高铁直播列车上,东莞“非遗小姐姐”谢嘉怡携千角灯、龙舟等多种非遗文创产品亮相,并用生动语言讲解了背后的非遗文化故事。这是东莞非遗又一次在重大场合“刷”出了存在感。

  搭建多视角、多渠道的非遗线上叙事传播平台,让非遗故事能够历久弥新,成为莞邑文脉的重要支流是东莞非遗工作的一大着力点。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馆先后推出非遗进校园、非遗在四区(景区、社区、小区、园区)、非遗故事大赛、《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画册、非遗文化季等系列品牌活动,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借助科技数字手段,挖掘非遗台前幕后的故事,提升传播效果。

  这其中,尤以“非遗小姐姐”为代表的非遗融媒体矩阵引人关注。在东莞市文化馆非遗部工作的谢嘉怡化身“非遗小姐姐”,借助“东莞文采会”“东莞龙舟月”“乐购东莞”等活动,以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和受众互动,逐渐形成了专属的IP,成为东莞非遗的形象代言人。

  靓丽的身影,充满活力的笑容,外加一口有趣的莞普,谢嘉怡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都非常有人缘,不时会有网友催更。更重要的是,谢嘉怡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对于根植在这片厚土上的文化,她有天然的认同感,能够把情怀植入到工作中,生产出有质感和温度的新媒体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在城市的“年轻人指数”上可以排到全国第五,如何扩大非遗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也是90后的“非遗小姐姐”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她参与制作了10期“青春自带光芒”——东莞非遗新青年视频,突出时代与传统的反差,展现新时代青年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理想与担当。系列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已超600万次,荣获东莞第三届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活化——产业再造

  上月11日,岭南开腊日系列活动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非遗墟市现场聚齐了厚街腊肠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等来自广东各地的超30种腊味品牌,市民品腊味、买腊味,上演舌尖上无“腊”不欢的同时,也带动了广阔的市场消费。

  非遗资源合理地利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市场化,而市场化又能够反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使非遗获得新的核心价值。东莞市文化馆在不断给非遗“输血”的同时,也不断“造血”,创造各种平台和机会,扶持部分非遗进行市场化再造,衍生文创产品。

  从2017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馆每周六上午都会有非遗墟市,同时,非遗墟市微信小程序把买卖拓展到了线上。2019年,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成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和其他地市非遗同台交流。这其中,政府部门极力做好“店小二”服务员的角色——在线下墟市,不少摊主反映风吹日晒很辛苦,东莞市文化馆为此专门出资给他们搭建了固定的帐篷。

  “非遗活化不是简单地将非遗商业化、资源化,而是让人与非遗能够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见人见物见生活。”在东莞文采会超级文创IP圆桌会上,东莞市文化馆非遗部主任龚利曦这样谈到。

  让非遗“破圈”融合,东莞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制造业强大,有着完善的产业链。以非遗时尚服装为例,一丝一线,一纽一扣在东莞皆可就近所得,成本的可伸缩性极强。

  接下来,东莞非遗还将探索与旅游、研学等的跨界融合,生产出更多“非遗所思”的产品,让其更广义地成为品质文化之都的“见面礼”和“伴手礼”。

 
     标题导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已开诊 预防接种门诊(普通疫苗接种)昨起恢复服务
东莞市文化馆在非遗的传承、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都进行了系列有效的探索~~~
《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本月起实施~~~
~~~将于1月15日零时正式启用
虎门慈善会去年共计支出252.5万元——~~~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冬奥倒计时 世界同期待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东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文娱·闲情
   第A15版:粤韵周刊
   第A16版:粤韵周刊
   第A17版:都市新闻
   第A18版:体育
   第A19版:教育周刊·人物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FSA18版:说政事
大朗市民就医重回正轨
创新求发展非遗活起来
35个服务站点正式启动
樟木头设20处“电子警察”
实现“民生微心愿”2270宗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