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翁晓鹏、黎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何雪华、伍仞
岁末年初,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联合“广报·G视频”,推出《生命的重量》跨年演讲。肺癌专家吴一龙、器官移植专家刘超、疾控专家张周斌、广州日报医疗记者任珊珊通过讲述亲身经历,与观众一起重温2021年广州人经历过、见证过的温暖故事。这些故事与守护生命有关,是生命重量的展现,值得留存心底,激励着我们在崭新的365天继续携手前行,用希望承载生命的重量。
《生命究竟重几何》
任珊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2021年,当守护生命成为一个日常命题,人们不禁反思,生命究竟重几何?
这一年,广州日报医疗报道团队采写了众多登上网络热搜榜的新闻报道,我们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人性的复杂与高贵,人间正道,当为沧桑。
工作、生命,你会把哪个排在第一位?
抗癌与怀孕,能否两全其美?
少女放弃了生命,有一群人却没有放弃她,重获生机后,她会怎么做?
罕见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为了帮助那些不幸得病的幼小生命和他们的父母家人,广州一位医生多年致力于推动将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终于,2021年的年底,喜讯接踵而至。
“人民”二字重于千钧,生命不可放弃!中国人享受到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好,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强大,也离不开在幕后努力推动的无数“无名之辈”。
在这深邃的宇宙中,“暗淡蓝点”或许孤单,人类却必须拥抱彼此,互助共济,铸牢“命运共同体”,才能展现生命的高贵,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类”。
《探索生命的边界》
吴一龙: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2015年,一位辗转国内外、四处求医的肺癌病人找到了我,他问:“吴医生,我还有救吗?”彼时的他,手术、化疗、放疗,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治疗办法,但病情不能控制,双肺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肺癌病变。他说,任何方法他都愿意尝试!
常规的路子已布满荆棘,确实是无路可走了!我仔细地注视他时,我感受到他的无助、也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渴望,更有无穷的信任!于是,我和他一起,详细分析了病情,提出了那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免疫治疗方案。他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听你的!”
他是幸运的!从2015年到2018年,3年的治疗,他奇迹般地康复,全身上下找不到一个肺癌病变,临床达到病灶完全消失的标准。今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后,5年生存率已因此达到30%以上。
患者的信任鼓励着医生能从无路走到有路、从小路走向康庄。
《守护生命的“队友”》
张周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亲爱的队友,谢谢你!2021年,幸亏有你!和新冠交手,已经第二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冠病毒曾有几次在这座城市中闪现,为了和看不见的病毒赛跑,疾控人已数不清见过多少个“广州的凌晨四点”。
活力生机总能很快地回到这座城市。这绝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功劳。而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你,2000万广州人。就在你每一次戴上口罩,每一次认真洗手,每一次开窗通风,每一次扫码亮码的时候,就在疫情发生时,你嘴上或许有抱怨,却坚定地配合核酸检测、封闭封控的时候,我们都成为了队友。
或许你并没有感知到这一点,但这座城市会记得,在和新冠交锋的战场上,前面是医务人员冲锋陷阵,后面有2000万人组成的坚强后盾。市民配合,就是疫情防控的“压舱石”,风浪再大,有你们做靠山。
无法预测这场战役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我相信有我们的全力付出和每个你的全力支持,获胜的时间,会更早地来到。
《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
刘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主任
2021年10月,我和同事们完成了一台难忘的肝移植手术,给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移植了一小片肝脏,而捐出这片肝脏的正是孩子的爸爸。
这个宝宝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还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快换肝续命,年轻的爸爸果断选择了“割肝救女”。
有人劝他放弃这个女儿,但孩子爸爸跟我们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再生的小孩就不是她了!”
通过每天积极地锻炼,他在一个月之内减重18斤,终于和医务人员一起给了女儿第二次生命。
器官移植医生,相当于生死之间的摆渡人,传递生命的火。对我来说,一把手术刀衡量的不仅是医学进步的速度,也是亲情的温度和生命的重量;它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医道的价值;它承载的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也是医者对患者的承诺,更是医患携手,对生命的倾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