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项目又有新发现

古驿道之家挖出清代舂米石碓

舂米石碓支撑杆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志青、何志培、严云飞摄影报道)在建中的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项目——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何新屋古驿道之家近日又有新发现,施工人员在何新屋西片区老房旧址清理残墙表土时,竟意外在地下表土层挖出一套古人舂米使用过的石碓石器。经河源市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现场鉴定,此套石器系清代珍贵文物,对今后考证大湖何新屋古人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历史科研价值。

  清理旧房残墙表土时意外发现

  据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大湖镇何新屋古驿道之家位于粤赣古驿道连平段驿站节点,数天前,施工人员在大湖何新屋西南片区清理残墙表土时,竟意外挖出一整套古人舂米使用过的石器,分别是一副支撑舂米石碓的圆形支撑杆和一条石碓嘴,其中出土的一条石碓嘴和一个支撑杆完好无损,另有一个支撑杆虽有些残损,但可以修复。杜衍礼称,这些出土的石碓石器,是当地珍贵的清代文物。

  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告诉记者,出土的石碓嘴系青梗石,属于较好的石臼工具,这些出土的清代文物,对今后研究何新屋古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价值。黄东称,出土的舂米用石臼也叫做舂米碓,有些地方叫做碓臼,是舂米用的工具,直到20世纪中叶有了碾米机,石臼石碓才逐渐退出乡村的历史舞台和人们的视野。当地村民何德优称,这些舂米用的石臼石碓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新中国成立前,这座存放石碓的祖屋早已倒塌,所以,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知道新建古驿道之家的地方有一处石碓屋。

  杜衍礼称,何新屋围龙屋居住的村民皆姓何,虽称新屋,却距今有300余年的建筑历史。据《何氏族谱》记载,何新屋是由何氏十三世廷任公与叶氏婚后先合创忠兴围,后由何氏十三世廷任公遗孀叶氏携4子续建新基,并将这座围龙屋取名何新屋。

  对古驿道的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起到带动效应

  据负责“何新屋古驿道之家”项目规划、建设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蔡凌介绍,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项目——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何新屋“古驿道之家”,已于今年12月上中旬在粤赣古驿道连平段驿站节点的客家围龙屋何新屋旁破土动工,该项目获得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河源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策划、设计并指导建设。

  整个项目分为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为612平方米,设计目标为建立南粤古驿道“产学研中心”,综合文化传承、社区服务、产业复兴、研学旅游等多种功能。目前进行的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81平方米,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蔡凌告诉记者,“何新屋古驿道之家”项目定位为南粤驿道新名片、文化旅游新标杆、社区治理新模式、乡村振兴新典范,今后将通过发掘南粤古驿道沿线文化遗产资源,对何新屋的文化、产业以及社区进行串联和整合,最终对粤赣古驿道的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起到带动效应。

 
     标题导航
清远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清远惠民保”正式上线~~~
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项目又有新发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出台首个金融专项政策~~~
~~~对商品拥有全程防伪溯源功能
~~~将与大湾区实现快速联通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健康·教育
   第A16版:文化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ZA14版:看热点
69元最高可获300万元保障
古驿道之家挖出清代舂米石碓
境外投资者可在横琴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
韶关全球商品交易平台上线
韶关交通项目投资约491.9亿
廉江家电博览会暨红橙文化节(线上)开幕
江门抢抓“双区”机遇 布局大型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