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汪万里)昨天上午,东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第八次通报大朗镇疫情处置最新进展:12月20日0时~24时,大朗镇新增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确诊病例18、19、20、21均为大朗镇美景中路某公司员工,与确诊病例12、13、14、15系同事关系。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小勇公布了新增病例的活动轨迹。
正在大朗镇驻点的东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泽武在视频连线中表示,目前东莞病例全部发生在大朗镇,没有出现外溢;所有病例属于同一传播链,传播链条较为清晰;东莞疫情形势严峻,但疫情总体可控。
形势严峻 总体可控
自12月13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截至12月20日,东莞此轮疫情已累计报告21例确诊病例。昨天共有6例确诊病例,都是在已经集中管理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
张泽武表示:“这与我们的预判是比较符合的。截至目前,本轮疫情共判定密切接触者4125人,这些密接者均已落实管控,后续仍有可能在这些已经纳入管理的接触者中检出病例。”
根据基因测序结果,东莞此轮疫情感染的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变异株Delta变异株,与陕西西安的病例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为同一境外输入源头的同一传播链。该变异株的特点是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性强。
张泽武说,东莞当前的疫情也呈现类似特点。
第一,患者的病毒载量高。超过90%的病例(即19例)病毒的CT值≤25,比较低,表示病毒载量较高。
第二,患者的主要活动场所,特别是住所病毒污染明显,在超过80%(即17例)的病例住所或隔离房间环境标本中检出阳性,说明患者排毒能力较强。
第三,病例在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阳,近40%的病例连续3次核酸阴性后才检出阳性,其中有1例病例在检出阳性前连续6次核酸阴性。
截至目前,东莞病例全部发生在大朗镇,21例病例分布在该镇的6个村(社区),没有出现外溢。流调发现所有病例属于同一传播链,传播链条较为清晰。
张泽武表示,东莞疫情面临严峻形势,但疫情总体可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加快、做准流调工作,做好高风险人群的管理,尽快将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表示,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市委、市政府把疫情处置作为头等大事,正采取更严格、更细致的措施,防倒灌、防外溢、防反弹,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
多措并举 阻断疫情传播
加强风险人员排查管理 快速阻断传播链
抽调全市精干流调力量,全面跟踪管控涉疫所有可疑重点人群,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深入排查比对,找出关键人物和场所,明确传播链条。一旦发现密接人员,确保4小时内即转运至隔离酒店,落实跟进处理,切断传播链条。
截至12月20日24时,共排查出密切接触者4125人,均已落实管控。同时,在全市特别是大朗镇的周边镇街摸底采集、登记造册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对重点人群落实“三天两检”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坚决防止疫情外溢。
加强隔离场所全流程管理 严防交叉感染
市隔离转运专班以及疾控专家联合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编制指引、连线指导、巡回检查等多种方式,督促全市隔离酒店加强防控管理。对隔离酒店管理、医疗、安保、消杀、保洁等各类岗位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
特别对承接大朗镇疫情密接人员的酒店,落实密接人员至少每天一检。对新启用的隔离酒店开展全流程工作人员上岗培训,明确岗位职责、防护要求,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开展定期检查考核,严防隔离酒店交叉感染。
科学布局核酸筛查 努力做到应检尽检
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和动态调整筛查范围,每天以“1+N”形式组织大朗镇和相关园区、镇街依次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及时化解潜在传播风险。目前大朗镇以外的全市其他地区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均未检出阳性。
连日来,大朗镇对28个村(社区)进行拉网式核酸检测,特别是开展了对老旧小区、自建房、出租屋、棚户区、租赁厂房等区域开展“洗楼”“扫街”,对排查出未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督促其及时参加核酸检测,做到不漏一户一人。此外,还专门组建一支130人的上门检测队伍,到各村(社区)对居家隔离、行动不便等人员落实上门核酸检测服务。截至目前,大朗镇已经连续开展了5轮核酸大规模筛查。
兜牢民生底线 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这两天持续阴雨且天气转冷,大朗镇新设置了多个应急安置中心,增添棉被,提供热水,为过境司机等滞留人员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场所;部署28个村(社区)全面摸排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开展流浪人员巡查,并及时提供救助帮扶;新设置6个便民医疗服务点,为区域内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医疗应急保障;指导大朗镇171家药店有序重新营业,恢复部分常用药品供应。东莞市及时启动储备防疫物资调配,向大朗镇补充调拨20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紧急调拨一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采样管、额温枪等防疫物资。同时,切实做好应急医疗物资价格监测,保障大朗镇内零售药店应急医疗物资库存充足,供货渠道通畅。
“纾困解难八条”聚焦经营主体租金、要素成本、税收负担、贷款等方面
两减、一降、一扶、四保障
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陈宝玲表示,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密切关注本次疫情对大朗企业、个体工商户造成的影响,及时研究出台了支持大朗镇纾困解难八条政策措施,全面助力企业渡难关,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纾困解难八条”主要聚焦在经营主体租金、要素成本、税收负担、住房公积金、贷款、产业链供应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可以概括为“两减、一降、一扶、四保障”。
这些政策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3月15日,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作动态调整。政策实施期间,如国家和省出台新的规定,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两减” 减租金减税收
“两减”是指在政策执行期间减轻经营主体的租金和税收。
在减轻租金负担方面,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属国企的物业对大朗镇辖区内承租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免收租金;已缴交租金的,可顺延减免。倡导动员村(社区)集体物业、产业园区、工厂和出租屋业主等,对承租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适当减免租金,或允许在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并免收滞纳金。
在减轻税收负担方面,对镇辖区内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依法予以核准减免;纳税人为租户减免房屋租金,按减免租金月份数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核准减免。
对办理纳税申报有困难的纳税人,可依法申请进一步延期申报。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纳税人,依法及时核准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帮助缓解资金压力。
“一降” 降成本
“一降”是指降低经营主体要素成本。
在政策执行期间,大朗镇辖区内工商业、个体工商户用水价格下调30%;对住宿和餐饮单位,减半征收垃圾处理费。对镇辖区内相关生产生活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及通讯网络正常供应,欠费不停。
对确有困难需缓交用电、用水、用气等费用的,可向相关单位提出申请,允许在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并免收滞纳金。
“一扶” 金融扶持
“一扶”是指给予金融扶持。
在政策执行期间,鼓励金融机构对大朗镇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予以支持,加大贷款支持力度,确保大朗镇总体信贷余额不降,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贷;对大朗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参照倍增企业标准给予风险补偿,对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的银行新增贷款给予按实际支付利息最高50%贴息支持,最高补贴100万元。
“四保障”
保障住房公积金服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纾困解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
“四保障”是指加强住房公积金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纾困解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等四方面的保障。
在加强住房公积金服务保障方面,对大朗辖区内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公积金中心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为1%,或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期限均为12个月。对无法按时缴存公积金,在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公积金的,视同正常缴存。
在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对大朗辖区内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的规上企业供应链按需保障,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对特色产业运转重点保障,通过设立接驳点等方式,支持相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包括小作坊)等逐步恢复生产流通秩序。
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方面,为大朗镇有需要的群众代购代办代送生活必需品、基本药物至家门口。对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居民,由市镇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至解除之日为止。对低保人口、家庭和个人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通过临时救助、“民生大莞家”项目及慈善会给予及时救助;为暂时滞留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御寒衣物等,确保做好民生兜底保障。
在建立健全支持大朗镇纾困解难的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领导挂点机制,做好人员对接,下沉至大朗镇各村(社区)开展指导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服务;对大朗镇28个村(社区)由市镇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抗疫补贴。上线12345疫情诉求平台,开通服务专席,在企莞家平台建立诉求渠道,7×24小时接受疫情求助,做到即收即转即办,限时处置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