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深圳市福田区在近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中期评估,以92.5高分顺利通过。
据了解,作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过去一年多来,福田区秉承深圳中心区、首善之区的责任与担当,举全区之力推动综合试点改革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了“广覆盖、可持续、高质量、有特色”的福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路径,梳理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导、参与44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纳入省市地方标准,以先行示范标准助力提升首善之区品质,高质量打造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深圳样本”,使得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通讯员福宣
打造形成一批福田特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11月30日至12月1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带领专家组一行,对福田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展开中期评估。专家组先后前往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上梅林福康之家参观,现场听取标准化工作讲解。
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总面积0.6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万人。“家门口服务”是这里基本公共服务的一大亮点。目前,侨香社区提供包括孕产期保健服务、0岁-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居家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服务)、扶残助残服务、人民调解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服务等55项服务事项。
记者看到,以侨香村广场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康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全民健身路径、24小时图书馆、儿童之家、长者食堂、文明学院、长青老龄大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标准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彩,与住宅区内的群楼形成了便捷的“15分钟”服务圈。社区党委书记罗佳佳介绍,在认真对标《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形成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表后,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基本公共服务,由谁来提供,居民如今全部一目了然。
位于上梅林梅坳七路的福康之家,则是福田区打造“弱有众扶”民生幸福标杆的一个生动侧影。这座建筑面积近7800平方米、高达七层的福康之家,由福田区政府全额投资,集行政办公和服务为一体。大楼内不仅设有福田区行政服务大厅残联分厅,还有残疾人多功能运动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等服务点,集政务服务、康复训练、日间照料、职业培训、文化体育、心理服务等功能于一身。
区残联理事长罗念纯表示,综合试点开展以来,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亦得到全方位推进。目前,区残联14个服务事项纳入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推动民生幸福再上新台阶
基本公共服务,是兜住民生底线、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保障。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以推进国家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不断为“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注入新内涵。率先制定印发《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共建共享,呈现出服务领域全面覆盖、服务深度拓展提升、特色项目亮点纷呈等特点。
一是打造形成了一批福田特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福田主导、参与44项省、市地方标准,其中省地方标准6项(已发布3项、已立项3项),市地方标准38项,其中,《居家护理服务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已发布,《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社会救助民主评议工作指南》《退役军人档案管理规范》等36项已立项。
同时,围绕福田基本公共服务的特色和亮点事项,深度挖掘辖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经验做法。新研制并发布符合GB/T1.1要求的内部规范81项,全面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保障工作,实现了所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有标可依、标准齐全。
据悉,与国家标准对比,福田区在16个服务事项上,拓展了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对象范围,增加了服务覆盖的人群和服务类别,有效提升了福田区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