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李媛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思想。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升,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具有真理力量和实践品格的科学理论的引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奋斗的历史关头,这无疑是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贡献做出的全新总结和重大判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的继承与升华。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弘扬者,以延续中华文脉为己任。
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道德价值、政治智慧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独特的文化禀赋、独特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民族精神,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抛开自身文明基因走现代化之路,无异于自断根脉。
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华文明肌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探索和实践中,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中华文化的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全面总结和升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中华文化土壤,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和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理论的不断完善也在更深层次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强大认识论基础。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相融相通性,中国经世致用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阴阳相对的学说和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儒家知行合一的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精神、大同社会的愿景与共产主义的理想,都存在深刻的内在契合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信仰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在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精神上则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激活了中国传统资源,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肩负历史使命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时代特色和实践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任务,但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始终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优良的革命和奋斗传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做出的历史性总结,这种精神形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生命底色。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理念型、信仰型、使命型政党,与西方的选举型、利益型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有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这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形成了巨大的道义感召力和精神引领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万众一心、凝神聚力,只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才能统一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基因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实现了中华精神的升华。这种继承与升华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讲“天命靡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承袭了中国传统政治精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秉承“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的情怀,始终心系天下,情系苍生。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就已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将代表人民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性质和立基之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极大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辉煌成就,这使中国共产党具备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具备的组织动员和号召能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把让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以人民为中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是决定党的工作的立场和方法的根本性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的根本保障。
二、“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凝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博大胸怀的深刻表达。庄子讲“至人无己”,宋代大儒范仲淹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强调修身律己,达到无私、忘我的“无我之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面对小我和大我,个人与国家社稷的关系时,中国共产党人展现了甘于奉献、勇于牺牲,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慷慨气概。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超越血缘、宗族、区域利益的政治组织,具有最广大的政治基础。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将个人价值融入伟大事业,虽历经千难万险,依旧不改初心,保持底色,勠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将会为中国的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征途提供价值引领和不竭动力!
三、守正创新的革命勇气。中国的文化精神既重视稳定性,也强调应时应势革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开辟了以革命追求人间正道的传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则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中国精神的表达。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矢志不渝、顽强奋斗、沥血求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宝贵经验在于,不是从本本和教条出发,而是从中国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探索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对这些成就做出了总结。正是因为这种直面问题、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求强图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四、天下为怀的精神格局。“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国际关系上,体现为包容差异、协和万邦的天下主义情怀,“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理想具有同样宽广的精神容量。这种格局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上,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价值评判上,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愿景目标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在遇到重大灾难与危机时,迅速展开对外援助,与世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价值取向上,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共同价值”,立足于人类共同信仰的价值和情感,在全球普遍性秩序之内寻求为各文明体和全世界人民所共同认可及自愿共享的共通性的价值认同。中国始终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使命自觉,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一贡献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人民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锻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也必将向世界展示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