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国了,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每天都能和儿子聊一会儿,隔几天还能视频一下。但是每次都是问一些诸如“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的问题,好多话还都没来得及说,就匆匆下线了。
于是,很怀念写信的日子。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外地上班,每周她都能收到来自外地的书信,贴着精美的邮票,信封上苍劲有力的字体每一笔都仿佛是对家人的爱。每次收到信,同学都兴高采烈,隔天再模仿着父亲的字体回信,那个认真劲儿一直让我们羡慕。
初中时,我的好朋友随家里搬迁到了外地,书信成了我们之间的纽带。每次收到朋友的来信,我都认真地读上几遍,从中了解她的喜怒哀乐,然后又认真地写回信,回答她的问题,也把自己的思念、苦恼以及心底的小秘密写给她,遣词造句中仿佛在和她诉说。
后来,我求学到了外地,收信、写信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之余读一封家书,就仿佛看到父亲鼓励的眼神和母亲殷切的期盼,听到父亲严厉的教诲和母亲亲切的唠叨,然后把他们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上。写回信也是很激动的一件事,有时想家了会在熄灯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写家书,写到动情时会有眼泪滴到信纸上,氤氲着一片。不过这带着眼泪的回信往往是不会发出去的。
后来,好像就没有了后来,因为电话出现了。记得第一次给母亲打电话,还没说上几句,母亲就匆匆说着“挂了吧,费钱”挂断了电话,徒留我在电话这边意犹未尽。
现在电脑出现了,手机普及了,QQ、微信等聊天工具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不论千里万里都仿佛咫尺之间。可是能说的话却越来越少了,就如同和远在国外的儿子每次聊天时屏幕上除了“嗯嗯、呵呵”,就是不知所云的各种图片,还得不停地学习网络用语,才能明白年轻人在说什么。
于是,就怀念写信的日子,怀念让思绪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时刻,怀念那种慢慢的感觉。
(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