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德化人——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第二次汇报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是广州美术学院自2018年起重点推进的口述史项目,是广东省乃至国内美术领域大规模从事口述史研究的首次尝试,重点在于抢救式收集广东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口述史料,保存鲜活的历史记忆。继2018年第一次汇报展之后,这是该项目第二次以大规模汇报展的形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文/图 通讯员:许珍 王琳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90、80、70三个年龄段的艺术家
听听他们怎么说……
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是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来重点推进的科研项目,工程以全院90、80、70三个年龄段的老教授、老专家及当事人作为访录对象,以视频、音频、照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开展口述实录,力图以鲜活生动的第一手口述史料填补现有文献史料的空白。
据介绍,该工程拟采录对象多达300余位,并尝试将采录对象范围从广美扩展开来,未来有望拓展至广东全省。据该工程策划和主持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介绍,该工程自2018年4月正式启动至今,已采录广美老一辈美术工作者近60位,采录音视频总时长达万余分钟,口述文稿170余万字。
据悉,此次口述史汇报展延续第一次汇报展的主题——“大德化人”。广州美术学院李劲堃院长表示“大德化人”是中华文化一个悠久而高尚的传统,德行高尚者感染人、教育人,这是广州美术学院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依据。
此外,梁江透露,作为工程成果之一,“987口述史丛书”第一辑的编辑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将于明年春天与读者见面。
经典作品:
生动呈现时代图景
本次汇报展参展艺术家共10位:张彤云、梁器奇、袁浩、李汉仪、吴华先、梁世雄、邝声、郑爽、郝鹤君、廖慧兰。最年长的油画家张彤云老师93岁,最年轻的雕塑家廖慧兰老师也已83岁高龄,平均年龄近九旬。他们的经典作品,共同串起了发展建设的历史记忆和时代图景。
93岁的油画家张彤云是此次参展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当年她听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的消息,毅然北上求学,如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张彤云创作于1960年的代表作油画《祖国》,就取材于这段难忘的经历。“我1951年到北京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走上艺术之路,圆了我学画的梦。”张彤云在口述史采录中说。此次展览展出了张彤云《祖国》的创作笔记手稿,半个多世纪前的纸张早已泛黄,如实记录着画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出生于1930年的油画家袁浩去年辞世。此前在医院的病榻前,袁浩接受了项目组的采访,留下了人生最后的珍贵影像。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系学生以及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具有历史节点的事件,他的人生历程和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此次袁浩的参展作品之一《壮志凌云》创作于1972年,是袁浩知名度较高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妇女要顶半边天”的时代主题。袁浩生前在病榻旁接受口述史采访时,不无感触地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不能离开生活,不能没有生活。”
正如袁浩在口述访谈中所言,参展老一辈艺术家都非常注重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此次参展的雕塑家李汉仪2019年辞世。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学生的李汉仪,目睹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伟大工程,被劳动者投身建设的力量和美深深打动,创作了他的毕业作品,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搏斗》。
校园记忆:
奋进精神写入青春岁月
此次参展的国画家郝鹤君及雕塑家廖慧兰其艺术生命都起步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口述访谈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及附中生活对其后艺术历程的深远影响。
作为1954年附中创办以来的首届学生,郝鹤君在口述访谈中说:“附中给我这一生受用不尽的,就是一种向上的、不服输的精神。”
此次参展的女雕塑家廖慧兰讲述,在兴趣的带领下,她考取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成为当年广州考取附中13名学生中唯一的女孩。开学典礼上,当时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胡一川动情地演讲:“伟大的国家就应该有伟大的画家”,这让廖慧兰心潮澎湃。后来在附中的学习使廖慧兰确定艺术为国家服务的创作道路,奠定了一生的创作基调。从此次展出的《乡村放映员》《南海渔妇》《瑶胞阿桂》等雕塑作品中,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故土家国:
描绘永恒的眷恋与热爱
此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尽管籍贯不同,成长环境迥异,艺术经历也不尽相同,但在口述访谈中,都不约而同流露出对于故土祖国的深情。
油画家张彤云在口述访谈中说,1951年至今,她与绘画艺术结下了生死不离的情缘。“‘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艺从教半个多世纪,它引导我朝这方向努力,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我今日感到无悔今生。”张彤云说。
雕塑家李汉仪成长于东莞水乡,他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国家富强。口述访谈中,回忆起童年时因家乡被日军占领在外逃难的岁月,李汉仪说:“逃难逃了7年,日军投降了,我回到家乡的时候,那个心情真是很难形容,觉得每一个地方都可爱。”
国画家梁世雄钟情家乡南海的优美风光,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走遍祖国江山汲取创作灵感。从青藏高原到西沙群岛,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足迹。此次口述史汇报展中,不但展出了梁世雄写生的多幅精彩的人物佳作,而且还展示了他当年的多部写生手稿,使观众得以近距离了解艺术家不常示人的艺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