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减碳:点滴努力终将汇聚成河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生态知识。
下朗小学学生在对轮胎进行废物利用。

  双碳改变生活1

  “双碳”不仅是庄重的承诺,更是中国坚定的态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大至整个产业链、生产方式,小至个体的生活方式都可能被颠覆或带来新的变化。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许多关于“双碳”的研究告诉我们:碳排放的大头在生产制造环节,至于某个个体的生活消费所占的碳排放比例,在小数点后都有N个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宏大叙事之下的一人之力当真渺如微尘?答案是否定的。个体的点滴努力,终将汇成江河。

  今天起,《广州日报·生活周刊》将连续关注出行、居住、时尚等多个行业为“双碳”目标所作的努力及呈现出的新机会,细致描绘“双碳”目标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变化。4100小时的环保志愿者、播下种子释放孩子们“守护地球”力量的老师、身体力行研发环保电池的工程师……一个个生动的人生剪影汇聚成减碳的涓涓细流。

  “双碳”的目标下,所有人都应是“行动派”。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几个普通人开始……

  策划:陈洁华、雷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达文、陈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们引导更多人“识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达文、陈馨

  以个人之力,引导更多人加入认识节能环保、特别是面向孩子们的科普和激励活动,让人们看到了“双碳”目标的实现后继有人。

  4100小时环保志愿行动,他带领更多人“识碳”

  几乎每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绿天使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们都带领中小学生探访市内的湿地、森林、海洋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沿途讲解生态知识。52岁的李坚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绿天使服务总队的中坚力量,这些事情只是他做志愿者的日常工作。

  对环保事务深感兴趣的他从2011年开始参与“绿天使”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已经达到4100多个小时。换句话说,李坚这10年平均下来每天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这4100小时,主要用在了生态保护和相关科普项目。二沙岛、沙面、科学城体育公园、中山纪念堂、黄花岗、越秀公园、白云山等地都留下了志愿者们服务的身影。

  目前,“绿天使”服务队的注册志愿者人数有2000多人,几乎每周都参与志愿活动的活跃队员将近50人,年龄最小的不到10岁。李坚更看重科普活动对市民减碳环保意识的潜移默化,“我们一直在推动‘小手拉大手’,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会带动家长们形成节能减排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活动看似很小,但跟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却不小。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全社会表明,‘双碳’目标不仅是大政方针,社会的每一个个体也能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李坚说。

  播下种子,释放孩子们“守护地球”的神奇力量

  在宏大的“双碳”目标方面,孩子们拥有颠覆想象的强大能量,只是需要有人把这种能量引导出来,谭顺兴正在做这样一件事——让孩子们释放“守护地球”的神奇力量。

  从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调往下朗小学担任校长一职后,谭顺兴下定决心,要将从东鄱小学带来的绿色环保种子撒在下朗小学的土壤上,让孩子们亲眼看着它开花结果。这颗“种子”首先种在谭顺兴的心间,她告诉记者,“种子”是在2014年开始“萌芽”的。那一年,东鄱小学申请可持续发展项目,她开始了解到,真正的教育不止于成绩,更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理念带回学校后,他们先从校园环境着手改造,再覆盖课程和活动。

  谭顺兴表示,“我的力量有限,但我希望能够成为推广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当废弃轮胎和废弃花盆被孩子们描上充满童趣的图案,栽上鲜花,就成为散落于校园各处的美妙景致。谭顺兴告诉记者,发动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变废为宝”、点缀校园,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废弃物并不是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低碳环保”理念的真正落实最难的是坚持。“要让孩子们坚持下去,关键在于‘激励’。”有了正反馈,孩子们更有积极性争做“低碳小达人”。

  对于谭顺兴来说,绿色低碳并非只是一件拘泥于方寸校园的工作,而是应该渗入真实生活的行动。在学校之外,她亦是一个坚定的低碳生活践行者,从坚持低碳出行,进行垃圾分类,到带动家人们一起行动……她认为,环保是一件“由点到面”的事情。“从个人到家庭,从学校到社区……层层辐射下去。”她表示,“广东地区绿色低碳教育的前景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对此充满信心。”

  他们身体力行“减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达文、周伟力、陈馨

  减碳减排,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把“减碳”作为工作目标,或者融入生活的日常,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很大。

  “从1到多”比“从0到1”更有挑战

  很多人认为,事业“从0到1”是最困难的,但对于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湾技研”高级技术经理蔡力亚博士来说却并非如此。巨湾技研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混合所有制高科技民营企业,当下蔡力亚正站在事业的新起点:从广汽研究院到巨湾技研,尽管同样是做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开发,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进程中,在从大型国企到创业公司的转变中,年方31岁的他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2015年,我开始接触动力电池领域的时候,从0到1并不难,因为我们有技术和品牌积淀;但要‘从1到多’,巨湾技研未来要继续保持引领,就几乎完全靠自己。”蔡力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个人未来几年的职业规划,能跟“双碳”的公司规划乃至国家规划走在一起。“历史机遇在前,相信公司和个人都能走得更远。”

  蔡力亚的团队士气高昂,“技术项目攻关,加班是常态。例如在电芯研发中,要减少其内阻,为保证产品如期从实验室走到量产,在2到3个月里进行了一轮轮方案测试,最终将电池内阻降到了约0.5毫欧。”别小看这0.5毫欧,它可以让电池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充电。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今年9月,广汽埃安对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进行路跑测试,最终成绩是:充电用时5分钟,实际行驶里程207公里。这样的成绩让蔡力亚对动力电池的前景充满信心。在他看来,“8分钟充满80%电量”“10分钟充满电”还不是动力电池的极限,在更远的未来,3~5分钟充满电是可以期待的,充电会跟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蔡力亚透露,团队目前正在研发更前沿的动力技术,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安全保障更好的,虽然目前仍在实验室阶段,但助力“双碳”目标的前景可期。

  家中装上了光伏发电装置

  于先生多年来深耕能源行业,他对能源与环境、经济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深刻且独到的理解。他表示,在能源研究相关单位工作的经历,让他拥有更为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们的用能效率并不是很高,发电能源利用效率大概处于40%左右。我深深明白,能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非常宝贵,且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平时生活都会比较注意,避免浪费。”

  长期的研究工作赋予了于先生钻研与实践精神,在工作之外,他更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活中。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家中屋顶和部分平台安装了光伏,共有24片板,每日平均发电30度。“电是用不完的,剩下的一部分就用来上电网。”此外,于先生表示,因为单位离家不远,所以能走路尽量走路,“反正平时长期坐着,走路就当锻炼身体了。”在家中,除了晚上睡觉,他大部分时间都靠自然通风和风扇来排解热意,尽量不开空调。

  于先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良好习惯,环保也不例外。能自律做好一件事,其他事也一样能做好。”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第A3版:聚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国内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身边纸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生活周刊
   第A14版:生活·汽车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T13版:惠州专版
   第T14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第T15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第T16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减碳:点滴努力终将汇聚成河
中国高端MPV再获新动能广汽丰田赛那上市 售价30.98万元~40.58万元